通常把光学分成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量子光学。

从几个由实验得来的基本原理出发来研究光的传播 问题的学科。基于光线 的概念和光线的折射 、反射定律 来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的学科。

从光是一种波动 出发,研究光在介质中传播规律的学科,也称为波动光学 。可用来研究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 及其在各向异性介质 中传播所呈现出的现象。由于光速和电磁波传播速度相同,从而推测光也是电磁波,这一推测被以后所有实验所证实。而利用几何光学所得的结果,通常总是波动光学在某些条件下的近似或 极限。

与几何光学不同,波动光学 不仅考察孔径远大于波长情况下的光的传播 过程,而且研究任何孔径情况下的光的传播过程。波动光学总能得出正确的解,但是有时用波动光学方法较为复杂,所以通常根据问题的性质来决定采用几何光学还是波动光学,或者两者兼而用之。例如,在光学仪器的一般光学系统设计 中,多用几何光学方法来确定系统的结构要素 ,但在求得光能 分布形式从而评价其成像质量时,就必须用波动光学方法。

波动光学的理论基础就是经典电动力学 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光在介质中的宏观参量介电常数 ε和磁导率 μ,麦克斯韦方程组中表现为系数。它们与透明介质的折射率n之间有个简单的关系:n=(εμ) 1/2 。波动光学不详细论述ε和μ与物质结构 的关系,而侧重于解释光波的传播规律。在建立ε和μ跟分子 和晶体结构 之间的关系中,研究这些内容有时称为分子光学。波动光学可解释光在散射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 中传播时所伴随产生的过程和在介质界面附近的表现;也能解释色散现象 和各种介质中压力 、温度、声场 、电场和磁场对光学现象的影响。

虽然波动光学能对光的传播 作出满意的解释,但一般不能说明光的发射和吸收过程,表现出经典物理 的困难。

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 时为了从理论上推导出那时他已经得到的与实际相符甚好的经验公式, 大胆提出了与经典概念迥然不同的假设 ,即组成黑体 的振子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一份份的分立值:0,hv,2hv,…,nhv,其中n为正整数,ν为振子频率,h为普朗克常数 ,其值为6.626×10 -34 J·s。1905年,爱因斯坦在研究光电效应时推广了普朗克的上述量子论,进而提出了光子 的概念。他认为光能并不像电磁波理论 所描述的那样把能量分布在波阵面 上,而是集中在所谓光子的微粒上。这种微粒仍保持着频率的概念,频率为ν的光子具有能量hν。在光电效应 中,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时,一次为金属中的电子全部吸收,而无需电磁理论 所预计的那种累积能量的时间,电子把这能量的一部分用于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力即作逸出功 ,余下的就变成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 。由此认识到一个原子或一个分子能把它的能量转变成电磁场辐射或从该场中获得能量,但只能以光子hν为单位来进行。

光的波动和光(量)子的二象性 是光的本性。光子、电子、质子、中子 等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 是形成量子力学 的重要基础。从这种光子的性质出发来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即称为量子光学 ,它的基础主要是量子力学或量子电动力学 。关于光在分子、原子中的产生与消失,不仅是光的本质问题,还关系到分子、原子的结构。从实验上验证和从理论上论述这类问题,是光学的一个分支,称光谱学。

它表现的宏观世界 中连续的波动和微观世界中的不连续的量子 ,在经典物理学 简化的机械概念中是互相排斥的,而客观实际上,它们是统一的。后来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也从实验上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但光有这种两重性,微观世界的物质,包括电子、质子、中子和原子,它们虽是颗粒实物,也都有与其本身质量和速度相联系的波动的特性(见波粒二象性 )。

上述光的量子理论 促进了近代物理学 的发展。此外,在运动媒质的光学现象 的研究中,19世纪80年代用迈克耳孙干涉仪 测量由同一光束分成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光速的差异,其结果显示光速是不变的(见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成为爱因斯坦 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这一事实也是近代物理 中十分重要的成就。因此,光学学科中的研究成果对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的建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上述两大学说构成了现代物理学 乃至现代科学技术 的理论基础。

本微信图文资料来自网络或其他公号,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