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富特文格勒(Furtwangler)是否过誉?

关注者
54
被浏览
61,454

18 个回答

这种问题也能拿出来问。。。

什么叫“过誉”?请先把他被夸得不切实际的地方列举出来,我再告诉你那是不是“过誉”。

还有楼上那位“ 地位的形成不能脱离其特定的历史条件 ”,“ 假设Furtwangler晚出生50年,几乎可以肯定他无法复制他现在的地位 ” 的亲,照你这说法,莫扎特晚生100年,然后他在音乐上的地位也要改写,而且是往低了写?以Furtwangler的音乐修为,他晚生50年,100年,只要让他拿起指挥棒,就无法磨灭这个人的光辉。莫扎特也一样。

咱们不妨说说音乐本身,不说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和违背唯物主义的“如果”假设。音乐的事很简单,就是听。假设你有很好的耳朵和足够的音乐修养,拿几张CD,放同一首曲子的录音,刨除录音音效这些外力因素,看着总谱听CD,事先不告诉你是谁指挥的版本。而后你听完,比对,总会得出比较好的诠释版本。

然后,你会发现,多首曲目下来,这个比较好的版本里,总会有Furtwangler。

就像听电台里放一首听来特别中意的曲子,不知道曲名和作曲家,我会想,这个曲子我喜欢。结果好多次下来,听主持人播报都说,是莫扎特的。

说句主观一点的话,Furtwangler在指挥兴起和主宰的一个世纪里,怎么过誉,都不为过。

作为富特的粉丝来强答下。

如果按照某些人的“富特文格勒是神”、“富特文格勒后无来者”、不管什么作品“富特的都是最好的”这类说法,那富特的确是过誉了。很不幸,在这个问题下见到了这类回答。更不幸的是,我不止一次在知乎上见过有人装成资深人士说“xxx就是垃圾,要听就听富特的”。

富特文格勒的成就就不多说了,题主既然能问出这个问题,应该看过不少描述他丰功伟绩的材料吧。一言以蔽之,他是上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比如拿贝九来说,我听过三十多个版本,但最入耳的还是福特文格勒琉森音乐节的演绎。感兴趣的可以听听最后十多年里富特是如何处理贝九末章的结尾的,有几个版本到这里越来越快甚至带有点歇斯底里,有的则比较克制。古典音乐演绎上的多解也是其魅力之一,不同的指挥、甚至相同的指挥在不同时间的演绎都带给人不同的体验。我是极度厌恶“除了xxx的,其他人的都是垃圾”这种说法的,所谓文无第一,狭隘会让你错失其他的可能性。

【版本对比】富特文格勒生平录制的所有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结尾处理,横跨18年

说到富特文格勒从上世纪末忽然大热,无法忽视的一点是商业利益的驱动。富特也成为了造神运动一环,古典唱片界向来热衷于造神。先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卡拉扬神话,接着是伯恩斯坦天下无敌,再往后就是把这两位黑到体无完肤,富特文格勒被重新提起,唱片公司推出了一堆新发现的录音,再到零几年切利比达克突然大热,一时间冒出来一堆录音,当时感觉买都买不完(虽然据说指挥本人厌恶录音)。这一切的背后,很大程度都是商业利益推动的。所以切勿盲目相信拿钱办事的商业宣传。

更重要的是,对于总谱都没看过的人,你了解多少指挥专业的知识?又何以言辞凿凿地断定“除了富特之外,其他版本的都不好”呢?作为后人,本来了解的信息就比富特文格勒的时代丰富不少,各种技术也先进多了,虽然历史上的经典都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神品,但盲目地尊古并不理智。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十多年前的一个不相关的小插曲,当时大二,骑自行车到南锣鼓巷买洋垃圾(俗称的打口CD)。那会儿沉迷于贝交,尤其是贝六pastoral。想买一张卡拉扬的金卡贝六,结果老板神秘地把我拉一旁递给我另一张,说汪德的才好,听卡拉扬的都是还没入门的,听索尔蒂的都是只听音效的。我问差在哪里,答曰后面乐章那么快赶着上厕所吗。我那会儿听的太少,既然大神都说好我一个菜鸟还有什么好说的。结果后来在YouTube上听到了小克莱伯的,又听了谢尔辛如同老司机飙车一样的速度(记得是7min多跑完第一乐章),又买了加第纳古乐演奏的贝交。回来听卡拉扬80s的贝六,完全不像传说中的离谱,虽然抒情性不如瓦尔特那版,但相反织体的连续性很好,第一乐章和“暴风雨”那段很好,并不差于当时听的海廷克和奥曼迪的。除了这些快的演绎,速度较慢的听起来则是另外的一种体验。不得不说YouTube真是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