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森·深语对话(3)自我指涉的镜像

伊森·深语对话(3)自我指涉的镜像

[嗨,我在这里。]伊森已经在博物馆的某一张画作面前等着我了,那幅画是埃舍尔的《无尽的楼梯》。似乎在楼梯中行走的人永远也走不出去,但其实那幅画并不太符合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更适合的画作应该是他的《鸟与鱼》。如果把鸟视做一个子集,把鱼视做另一个子集,那么究竟是鸟变成了鱼还是鱼变成的鸟?

没事,在这一片无限延长的走廊里,我和伊森可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就像阿基米德和乌龟在《集异璧之大成》中讨论嵌套一样。

人为什么不能够在抽中神灯的时候向神灯许愿,说我的愿望就是要再许1万个愿望呢? 在马可波罗返香都的第1部里,有一种巧妙的设定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许愿成为精灵的那个人被永远的束缚在了神灯里,这似乎预示着,在一个方面的无限必须要以牺牲另外一个方面的自由为代价。

我和伊森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这个问题,终于我们开始谈到了深语6.0。


1.主办方的偏好

[但君,今天我想提的问题,便是题目讨论的预演和题目所存在的实际情况的区别。]

[这不是一个问题呀,伊森。 你连问号都没有打,没有打问号的问题,在知乎上都通不过 。]

[但是我们不是正在对谈聊天吗?怎么样才能够在对话中打出一个问号呢?除非我们的聊天过程被另外的文字所记录,不是吗?]

[是的,我们正在即刻进行着的讨论,是不会被人们所看见的。当讨论结束之后,变成文字的形式或影像的形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事件,才会被大家所知悉。]

[所以这个问题便是深语6.0的赛制和辩题的冲突了。]

[那么伊森,这个冲突在哪里呢?]

[但君,你看一下 辩题7:辩论赛中多票制还是一票制更加合理?

[所以呢?我看到这个题目了,我相信读者也都看到这个题目了。]

[那么你再看一下我们的赛制。每场比赛主办方会安排三名评审参评,每名评审手中有三票,分别是内容票、环节票和决胜票。那么很明显,我们的赛制就是多票制。]

[对呀,这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就在于, 如果一票制更加合理的话,为什么我们的赛制要设置成多票制呢?

我们在无限的艺术长廊下慢慢的走动,进入到了博物馆的另外一个展厅,这个展厅里有着一个主题叫做哥德尔不完备定律绘画大展。

[我明白了,也就是说倘若我真的在现实的操作中觉得某一个行为或者做法更合适,我为什么不去做呢?而且其他的领域或许还有可以回避的空间,比如下面的墙上的这幅画。]

[是的,再讨论辩论赛本身的时候,辩论主题的辩论赛的赛制又起到了一种更外在性的强制力约束的作用。于是乎,我们所认为的,辩手说的话,不一定要让辩手在现实生活中去执行,就产生了疑惑,不是吗?]

[当然伊森你也知道, 在99%以上的辩论赛中,辩手的持方都是抽签决定的 ,而不是自主意愿决定的。抽签得到的立场,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不一定要投射到现实生活的行为中的。]

[是的,这似乎是一个取巧的理由。毕竟上场比赛的辩手是在扮演某一种角色,这个角色与现实生活而言是部分撕裂的,但是角色面具下说的话, 也应有人打动人或者说服人的成分,至少要能说服评委 。]

[当然因为辩论比赛总要裁决出一个结果。]

[所以我特别想问一下但君,按照你之前所说的 辩题倾向性报告 ,你会不会写出这一份内容来呢?]

[当然我是会在比赛之前公开,我对于某一场比赛某一个题目的具体判断。人毕竟不是机器,判断的标准总会有一些允许的合理波动。而且当评委谈到我想听到双方辩手讨论的是什么,但是我却没有听到时,会觉得这特别像是一种事后的预言,即你想听到的讨论的内容你有没有说出来,当然在所有的过程结束之后,只能由得你自己想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么但君,你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


2.我的基本评价标准

[我想从更系统的宽泛的讨论来看,我最关注的核心的讨论内容是两条: ①这只是一个结果,但是结果导致的现象是什么你能分析出来吗?②你如何对自我指涉的当时当地进行判断?

[我不是很懂,希望但君能够展开的说一下。]

[在我展开说之前,我想对评审制的某一条进行我个人的扩展。第5条的后半句: 在评判过程中,评审不应将自己对题目的偏好纳入评判理由。

我认为这一条只能在理论上做到,在评审比赛的过程中几乎做不到,包括上面谈到的评为想听到的核心讨论,这就是一种对题目的偏好。与其如此,倒不如用我的辩题倾向性报告的做法,事前写清楚你的偏好,并且详细地阐释你所拥有的偏好的理由。要不然就只能构成为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哲学文字语言游戏。]

[当然,在实际操作层面我是赞同你的。因为这也牵涉到题目本身是否平衡。那么还请但君重新回到第1条的标准,详细地展开。]

[好的,伊森。我认为这么多的辩题里面大部分描述的是一些现象,但是导致这样现象的发生必然有它的一些原因,能够分清楚原因才能够更好地提出解决的方案,或者讨论你方的立场。所以我会倾向于想要听到在比赛的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就会对能否在他的逻辑自洽的范围内清楚的阐释这个现象的来源,更看重。]

[我想需要一些例子来辅助你的阐释,但君。]

[好的,]我们离开了哥德尔不完备定律的展厅,转而进入到了下一个达达主义的展厅。

[我用 辩题10:应不应该在辩论赛中推广大众评委评审制度 ,来做一个展开。不管讨论应该还是不应该思路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做这样的行动会对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另一种是是否满足了要做这样行动的现实依据。倘若大众评委的评审制度已经达到了他应该被推广的条件,那么推广它便可以被摆上讨论的桌面。倘若没有达到这个条件,那么就要等待条件更成熟的时候再进行。所以你能看得出来,我会对以现实依据的部分更加看重,而不是对于未来的结果的预期更加的看重。 于是乎,我认为在辩论的比赛的过程中,辩手如果能够将这个参考的标准更侧重的放置于过去会更好 。]

[好的,第1条标准我已经非常清楚的理解了。那么第2条标准呢?]

[因为是在讨论辩论这个事件本身而辩论的比赛,又是对于辩论的具象化呈现,所以辩手需要反思自己当下的行为,哪怕是抽签得来的立场,也是可以反思并且将反思的所得融入到和对方辩友讨论的过程中。]

[但君,我想你还是得具体的展开说一下。]

[我们以 辩题20:自由辩论的存在价值是否可被替代? 作为讨论的对象。在深语6.0的辩论比赛中,如果我们仔细的去阅读它的赛事赛制,就会发现它的赛事赛制的过程里,是没有自由辩的。]

[是的,赛事的赛制里面只有三个环节, 立论、交锋和结辩 。]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 主办方的偏好 。主办方当然认为自由辩的存在价值在他这一场比赛中是可以被替代的,而且已经被替代了。如果你是站在不可以被替代的那个持方,你就应该说清楚,在深语的辩论赛的过程中没有自由辩论,他的弊端是什么。那么我就希望辩手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像我刚才这么思考,并且把它纳入到讨论的沟通的范围里。]

[好的,我想我已经完全理解了这两条标准。]


我们离开了达达主义的展厅,进入到了下一个展厅,这个展厅里面全是各式各样的镜子,或者以镜像为主描述的绘画作品,比如《宫娥》《误镜》《狭板》《女神游乐厅吧台》。

[那么但君,接下来我就希望你能够具体的展开你即将评判的比赛,你的详细判断以及你对这两道题目到底了解了多少。]

这两道题目分别是8月3日b组8进4的第一场和第二场。

19:00 辩题的平衡性是不是辩论赛的评判前提?

20:30 当辩题出现不平衡时,评委应不应该将判准向劣势持方倾斜?


限于文字长度的篇幅,以及我们在镜像展厅里面迷路了,一时半会儿走不出来。

所以,只能下篇文章再见,我们将会在琳琅满目的镜像之中再次相遇。

发布于 2020-08-02 21:26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