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的前秦军。 [32-33]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以少胜多 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 后秦 后燕 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 谢玄 谢安 谢石 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 司马曜 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 苻坚 ,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 苻生 ,为 永嘉之乱 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 姚苌 杀死。
东晋和前秦的并立 西晋 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晋朝琅邪王 司马睿 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 江苏 南京 市)称帝,建立 东晋 ,占据了 汉水 淮河 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 前秦 国先后灭掉 前燕 前凉 等割据国家,统一中国的北方。
前秦寿光三年(公元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 苻坚重用汉人 王猛 之后 ,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省汉中市)、益(今四川省成都市)二州,北并吞 鲜卑 拓跋氏 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前秦丞相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去世后八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进攻东晋。

淝水之战 战前准备

太元二年(公元377年),东晋朝廷任命 桓冲 的儿子桓嗣为 江州 刺史。又任命五兵尚书王蕴都督江南诸军事,兼徐州刺史,任命征西司马兼南郡相谢玄为兖州刺史,兼广陵相,监长江以北诸军事。 后来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戍卫北方领土。 谢安则自己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 桓冲为荆州刺史,防御荆襄地区;谢玄镇广陵,与谢安防御淮南地区。为了加强中央军力,晋孝武帝令 谢玄 招募淮南江北百姓,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等人,成立北府军。 [9-11]
淝水之战地图
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王 苻坚 派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 苻丕 ,武卫将军 苟苌 和尚书慕容率领七万步、骑兵进犯 襄阳 ,让荆州刺史扬杨率领樊州、邓州的兵众作为前锋,征虏将军始平人 石越 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出鲁阳关,京兆尹 慕容垂 、扬武将军 姚苌 率领五万兵众出南乡,领军将军 苟池 、右将军 毛当 、强弩将军王显率领四万兵众出武当,会合攻打襄阳。分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17万。
四月,前秦的军队抵达沔水以北,梁州刺史朱序认为前秦的军队没有舟船,未作防备。等到石越率领五千骑兵渡过汉水,朱序才惊惶固守中城。石越攻克了他的外城,缴获了一百多艘船只,用来接运其余的兵众。长乐公苻丕统领众将领攻打中城。 慕容垂攻下了南阳,抓获 太守 郑裔,与苻丕在襄阳会合。 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于 太元 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 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谢玄四战四胜,全歼敌军。谢安因功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
公元383年8月,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 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大军(实际上仅30万到达战场)前来。 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 秦军 主力。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五月,桓冲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
八月初二,苻坚派遣阳平公苻融督帅张蚝、慕容垂等人的步、骑兵共二十五万人作为前锋,任命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
八月初八,苻坚发兵长安,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
十月,前秦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十八日,攻克寿阳,擒获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慕容垂攻下了郧城。苻融进军攻打胡彬退守的硖石。前秦卫将军梁成等率领五万兵众驻扎在洛涧,沿淮河布防以遏制东面的部队。 苻坚自认为能速战速决,并派已是前秦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朱序却私下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 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 鲜卑 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 鲜卑族 慕容垂 和羌族的 姚苌 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 谢安 去世和前线主帅 谢玄 退隐而转为守势。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 江南地区 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淝水之战后,东晋收复了黄河以南广大地区,又攻克了蜀地和汉中,而东晋王朝却对黄河以北、潼关以西的地区弃而不顾。不但如此,对于已收复地区内的人民,东晋不但没有解除他们的痛苦,反而四处抄掠生口作为奴婢,将他们带到江南世族的庄园强制劳动,过着非人的生活。长安百姓因战乱南奔东晋,但东晋戍边将领诬陷他们为“游寇”,杀其男丁,掳其子女。
第一,淝水之战是苻坚在统一北方八年之后进行的。当时,前秦内部统治不稳,更没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加之苻坚连年征战,致使人民厌战,军队的士气不高,缺乏群众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连年的战争会使甚至是最强大的国家精疲力竭”。南征前,太子苻宏曾对苻坚说,东晋是应该伐的,但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厉兵积栗,以待暴主”。苻坚本应接受这一意见,继续恢复、发展北方经济,以便使本不稳固的军事行政联合的统一政权建立在较深厚的基础上,然后统一全国才有希望。然而,由于骤胜而日益骄傲的苻坚却不顾主客观条件,匆匆忙忙地发动攻晋战争,征兵百万,民兵未经训练,战斗力低,以致于与东晋军队局部接触便使前秦数十万军队全线溃败。 寿县 地处南北冲要,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历史上这里战争频仍,公元383年的秦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 八公山 麓,寿阳城下。这场战争不仅再次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有意义的历史掌故和可为凭吊的历史遗迹。 《晋书》三月癸丑,愍帝崩问至,帝斩衰居庐。景辰,百僚上尊号。令曰:“孤以不得,当厄运之极,臣节末立,匡救未举,夙夜所以忘寝食也。今宗庙废绝,亿兆无系,群官庶尹,咸勉之以大政,亦何以辞,辄敬从所执。”是日,即皇帝位。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坚兵引生置别室,废为越王。寻杀之,溢曰厉王。” 坚乃去皇帝之号,称大秦天王,……。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坚因婆楼以招猛,一见如旧友,……,自谓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七》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 《世说新语》:“苻坚游魂近境,谢太傅谓子敬曰:‘可将当轴,了其此处。’”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 丙辰,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桓豁卒。冬,十月,辛丑,以桓冲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领荆州刺史;以冲子嗣为江州刺史。又以五兵尚书王蕴都督江南诸军事,领徐州刺史;征西司马领南郡相谢玄为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 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 秋,七月,丁未,以尚书仆射谢安为司徒,安让不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 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 邹纪万 .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 :九州出版社 ,1992年 :42-558 淝水之战指挥者——东晋丞相谢安(2) .通南京网 .2012-08-06 [引用日期2013-03-16]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 秦王坚遣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丕、武卫将军苟苌、尚书慕容帅步骑七万寇襄阳,以荆州刺史杨安帅樊、邓之众为前锋,征虏将军始平石越帅精骑一万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帅众五万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帅众四万出武当,会攻襄阳。夏,四月,秦兵至沔北,梁州刺史朱序以秦无舟楫,不以为虞。既而石越帅骑五千浮渡汉水,序惶骇,固守中城;越克其外郭,获船百余艘以济余军。长乐公丕督诸将攻中城。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 慕容垂拔南阳,执太守郑裔,与丕会襄阳。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 二月,襄阳督护李伯护密遣其子送款于秦,请为内应;长乐公丕命诸军进攻之。戊午,克襄阳,执朱序,送长安。 谈笑退前秦——谢安 .中国人做官研究网 [引用日期2012-11-06]
  • 邓沛 .淝水之战秦军人数小考 :西北史地 ,1997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夏,五月,桓冲帅众十万伐秦,攻襄阳;遣前将军刘波等攻沔北诸城;辅国将军杨亮攻蜀,拔五城,进攻涪城;鹰扬将军郭铨攻武当。六月,冲别将攻万岁、筑阳,拔之。秦王坚遣征南将军钜鹿公睿、冠军将军慕容垂等帅步骑五万救襄阳,兖州刺史张崇救武当,后将军张蚝、步兵校尉姚苌救涪城;睿军于新野,垂军于邓城。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甲子,坚发长安,戒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继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小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传统文化网 .2013-11-06 [引用日期2014-01-21]
  • 《观音慈林集》:苻坚既败,长安百姓有千余家,南走归晋,为镇戍所拘,谓为游寇,杀其男丁,虏其子女。 尚志迈 .试析淝水之战的性质及其胜负原因 :张家口师专学报 ,1997 寿县淝水之战古战场 .安徽省寿县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6-09-29]
  • 中国断 代史系列07 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pdf -max上传文档投稿赚钱-文档C2C交易模式-100%分成比例文档分享网 .网络 [引用日期2021-03-05]
  • .辞海 [引用日期2022-04-02]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引用日期2022-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