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肉酿浸,缸埕陈藏”驰名佛山超过一百年的玉冰烧,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第1期方言讲古,一起了解玉冰烧的故事!
陈如岳,今禅城区张槎街道莲塘村人,出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赐进士出身,朝考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十九世纪末,陈如岳辞官回乡承接爷爷陈屏贤的陈太吉酒庄,发现太吉酒庄的米酒虽然味道香醇,但酒液浑浊,味道偏苦,容易醉酒。
有一年,莲塘乡举行敬老乡饮酒礼,给老叟们分派一份猪肉。陈如岳注意到古稀老叟特别喜欢一边喝酒一边吃肥肉,陈如岳便夹了一块细心品味,发觉肥猪肉入口香润甘和,滑腻而不肥腻。广东人喜欢用蛇浸酒,他就别出心裁地琢磨用肥猪肉泡酒的技艺,决定尝试用太吉米酒添加肥猪肉,以石湾陶埕浸泡陈酿,创制新的米酒酿造工艺。
经过反复试验,陈如岳成功首创“肥肉酿浸,缸埕陈藏”的酿酒工艺。这种酿制方法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肥猪肉在米酒中经过一段时间酝浸,原来混浊的米酒变得更加清纯,酒液清澈,入口细品,口感甘滑,绵甜柔和,去除了白酒的苦味和辣味,不仅顺喉多了,而且还有一种独特浓郁的香味。
在米酒中浸泡的肥肉就像一块泡在酒中晶莹剔透的“冰块”,当时民间将蒸馏的米酒俗称为“烧酒”,又因加了猪肉酿制,酒体清澈如玉,于是取其名为“肉冰烧”。后来,陈如岳觉得猪肉的“肉”字不雅致,而粤语的“肉”字与玉石的“玉”同音,于是就把猪肉的“肉”字改为玉石的“玉”字,确定“玉冰烧”三字为酒名。这就是“玉冰烧”名称的由来。
作为粤酒最早出口的产品,玉冰烧早在1917年便已开始在海外销售。20世纪50-90年代是中国本土酒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多家广东酿酒厂生产的白酒、露酒和啤酒走向了畅销港澳的出口黄金时期,石湾酒厂便是其中的领军者。这一时期,“玉冰烧”酒在省港澳产销两旺,并逐步在国际享负盛名,供不应求。
翻阅香港50年代的报刊,随处都有玉冰烧的身影,仅是在1958年9月份,《香港商报》头版就刊登了4期玉冰烧的广告。
1958年香港《经济导报》《香港商报》刊登的“中国名酒”广告中,可见石湾玉冰烧酒居于“C位”,与茅台酒同框。20世纪80-90年代,香港多条线路的双层巴士车身广告有“豉味玉冰烧”的内容。
石湾玉冰烧酒这种独特的酿制工艺延续至今,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早已成为驰名海内外的中国岭南名酒。2013年,陈如岳被评为佛山首批“市民敬仰的佛山十大历史名人”。
【来源】佛山档案方志 禅城发布
【口述】陈有光(莲塘村村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