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形成你自己的职业观
花了点时间,又囫囵地看了一本职业的书《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刚看完前5章,觉得这是一个被标题耽误了的书。
最重要的两个观点:
- 不要追随你的激情假设,工匠思维胜过激情思维
作为一本反鸡汤, 提醒我们对又滋又补的鸡汤、对被媒体简单包装重点渲染的奋斗故事,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就拿乔布斯来讲,在追求激情之前, 也不过是个浑浑噩噩的小子。 其实甄别的办法挺简单, 就是那种越简单划一的逻辑, 越要警惕就可以了。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不一样的, 并不定式, 直到你可以将你的过去和成长意义化、成果化,那你的职业生涯线也就出现了。
职场的激情思维是不长久的, 一来它本来就稀缺,二来需要时间来滋养,三来很多的激情不过是精通某领域的副产品, 激情会不断地让你向外求, 去追去问,符合我的激情的东西是什么, 我所热爱的领域在哪里,作者认为这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职业观, 关注的是这个世界/这份工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 最终将会导致的是长期不满, 让人不切实际地去幻想总会拥有一个更好的、理想的工作。
工匠思维是回归到以职业产出为中心的职业观, 关注的是自己可能给这个世界/这份工作带来什么价值, 技能优于激情,更具稳定性, 在刻意练习的帮助下, 最终跨越绩效平台, 通过兑换成通用的职场资本,量变引起质变,并最终可能拥有职场的创造力、影响力和自主力。
2. 正确地工作胜过正确的工作
除了工匠思维外, 自主力和使命感也是两个重点。
自主力看似职场良药, 越多的自主力,越多的满足感。但其实有两个明显陷阱, 一是你可兑现的职场资本薄弱,远不足以支撑你考虑发挥自主力的问题; 二是自主力越盛,可能稳定性就会出问题,你的关键障碍,尤其是团队、老板、资本、对控制你改变的要求也就越盛。 要想清醒,作者提供了一个指标:财务可行性,说白话就是,你够钱够资本折腾不?没有人会为了你的梦想买单, 还是清醒一点,先做别人愿意买单的事情。
使命的追问, 使着命都要去干的事, 都会努力去回答 “我的一生应当如何度过” 。 使命变现,可实现, 就要耐住性子,一步步按顺序来做事。作者提供了一个关于创新的思考路径, 一是先在一个自己的领域, 走到最前沿阵地, 如果第一个职业阶段连这个也摸不清楚, 就诳论创新, 虚心学习先, 二是在两个相邻领域交叉部分寻找几个小处的创新, 不妨赌一赌,小赌怡情,也伤不了大雅,去试探一些关键的“紫牛”项目,引人注目。
应该说这本书开篇提气, 观点非主流,提醒着我们首先要考虑不断地精进手上的工作,优秀到不被别人忽视, 提升自己的可辨识度。 但后部分的案例和论证,似乎就薄弱了很多。 终于作者用一个自己成功选择教职工作的案例,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所以本质上,这是一个还未工作的博士, 写的一本教人如何找工作的书,并取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反鸡汤的鸡汤标题。
读到最后,我觉得值得警醒的是, 重要的是你要形成一个自己的职业观 。 关于职业是什么,如何去选择, 工作是什么, 如何去驱动, 如果工作不可改变,那我可能采用哪些策略和方法等等。
德鲁克曾说过,关于决策, 最重要的并不是收集事实, 而是要形成自己的见解。 重要的不是学习如何去平衡, 而是要有做出决策的勇气。
每个人的职业观都不尽相同, 所谓的“观”,就是你是如何观察和审视自己;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也都不一样的精彩, 所谓的“生涯”,就是你是如何不断地去验证和调整, 并最终活出你的见解, 活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