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玉在华夏文化的悠久历史中拥有崇高地位。 在中国,玉用于制作兵器、用具、礼器、佩饰和陪葬品,用途广泛,而且比青铜器,甚至书写文字更早出现。 虽然玉器工艺先在中美洲古代文明中发现,以至后来传入南太平洋地区、波斯和其他地区,但大概没有任何古代文明有相同的玉文化进程。 中国最古老的玉器,相信也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玉器工艺,在位于现今内蒙古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

曾经有很长时间,学者研究新石器时期玉器都以演绎法和理论为主。 即使中国的考古发掘工作早于二十世纪初开始,不过直至七十年代左右,中国才兴起大规模的文物发掘管控和科学分析,自此开展了中国新石器时期考古研究的全新实践。

今季「 博古五千 」中国艺术品拍卖于4月4日至18日开拍,其中特别呈献台北传庆堂主人藏玉。 本文以传庆堂藏玉为例,追溯备受垂青的古玉形制,聚焦于红山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在新石器时期已发展出用玉制度的地区,这些区域拥有超卓无比的 玉石工艺,影响以后周汉时期玉器的发展。

红山文化发展出空前成熟的艺术形式,出土文物展现中国其他地区在一千年后才发展出的精细程度,很可能与地理位置处于史前时代的十字路口上有关。 红山玉器造型简单,但工艺精细。 许多红山玉器以成分为镁矽酸盐的鲍文玉为玉料,质地与软玉相近而略软,颜色由半透光深绿色、透光青黄色,到半透光白色和不透明白色不等。

红山文化有部分工艺特征是当区独有的,不见于其他新石器时期文化。 例如镂空勾云玉珮是红山文化独有的玉器类型,多数呈长方片或方片状,两面均有雕刻。

日常用玉在红山文化十分罕有,因为大部分玉器都用于祭礼或丧葬中。 红山遗址出土玉器中有器表抛光的小件玉斧,明显不是为日常使用而制造。 其他出土玉器包括呈椭圆形的玉管,但其时玩赏用玉尚未流行。

良渚文化跨越1300多年,分为前后两期,出土了整个新石器时期里制作最为精致的玉器。 良渚玉器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即是以琮、钺、斧、圭、璧为主的礼仪用玉、以牌、珮和玦为主的装饰用玉,以及包括圆形珠、筒形珠 和像迷你玉琮的管形珠等玉珠。 部分出土器物更发现镶嵌用的玉粒或玉片。 良渚玉器多为软玉质,色彩丰富,由半透光青黄、黄色带茶斑、不透明乳白、灰黑带网丝纹、不透明灰绿至不透明深绿等。

玉琮是良渚文化中最重要的玉器形制,内圆外方的筒形器,用作陪葬品。

在所有良渚玉器之中,玉琮是体现此时期最精湛博大的玉器工艺。 一般可按形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扁圆筒形,器身阔度大于高度,横向分成两层,以四弧角为中轴琢刻兽面纹。 另一类是方柱形,器身高窄,分成若干节,每节以四角为中轴琢刻有圆大双目的兽面纹。 有人认为,后来商周时期流行的饕餮纹,就是源于良渚文化的梯形玉珮,珮上刻有露出獠牙的兽面纹,纹饰与玉琮上的兽面纹如出一辙。

By subscribing you are agreeing to Sotheby’s Privacy Policy .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Sotheby’s email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Manage your Subscriptions” link in any of y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