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物化学家艾根(1927-)的"
超循环理论
"等实验型自组织理论,以及突变论、混沌论、
分形理论
等有关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数学理论等等。
(2)在技术和工程领域方面,系统工程快速地向社会实践领域中深入。在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方面,出现了像系统工程方法论、
系统动力学
、
灰色系统理论
和泛系统理论等一般
系统工程方法
。
①机械系统工程,包括工程系统工程、机械自动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工程等等。
②有机系统工程,包括生物系统工程、人曰发展科学、生态系统工程、农业系统工程等等。
③社会系统工程,包括
经济系统工程
、管理科学、
领导科学
.军事系统工程、
企业系统工程
等等。
④文化系统工程,包括科学研究与发展系统工程.教育系统工程、
人才学
、文化发展学等等。
⑤综合系统工程,包括环境科学、城市发展系统工程、国家发展工程、未来学、国际发展战略工程\空间科学系统工程等。
一般系统理论
1.一般系统理论的创始人贝达朗菲
奥地利籍的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路德维格·冯·贝达朗菲于 1937年在芝加哥大学德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最早提出了"一般系统理论" 的概念。
1945年以后,他陆续发表文章和著作,介绍一般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1950年,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开放系统理论》的文章,阐述了一般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1954年,美国成立了"一般系统学会",并出版《一般系统年鉴》。
1968年,贝达朗菲在《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中把"系统" 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动态的开放系统的理论。
2.控制论的创始人
维纳
(
Norbert Wiener
)
维纳少年时是一位天才的神童,他11岁上大学,学数学,但喜爱物理、无线电、生物和哲学,14岁考进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动物学,后又去学哲学,18岁时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数理逻辑博士学位。1913年刚刚毕业的维纳又去欧洲向罗素和希尔伯特这些数学大师们学习数学。
维纳在1919年研究勒贝格积分时,就从统计物理方面前发了控制论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了美国研制防空火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提出了负反馈概念,应用了功能模拟法,对控制论的诞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43年维纳与别格罗和罗森勃吕特合写了《行为、目的和目的论》的论文,从反馈角度研究了目的性行为;找出了神经系统和自动机之间的一致性。这是第一篇关于控制论的论文。
3.信息论的创始人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
(
Claude Elwood Shannon
)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
香农
(
C.E.Shannon
),他为解决通讯技术中的
信息编码
问题,突破老框框,把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提出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立了
信息量
的统计公式,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
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4.耗散结构的建立者普里高津
普利高津1917年生于莫斯科,1945年在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获得博土学位后留校工作,两年后被聘为教授。他主要研究非平衡态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耗散结构理论是物理学中非平衡统计的一个重要新分支,普里高津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由于这一成就,普里高津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
5.协同学的理论创始人哈肯(H.Haken)
1973年以后,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管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H.Haken)通过非平衡相变与平衡相变以及非平衡相变之间的类比,得出了"协同"(Synergetics)的概念,
并且进一步指出,一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关键并不在于热力学平衡还是不平衡,也不在于离平衡志有多远,而在于只要是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在一 定条件下;它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或时空结构,形成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表现出新的有序状态。
6.突变论的创始人托姆(R.Thom)
突变论的创始人是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他于1972年发表的 《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阐述了
突变理论
,荣获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一菲尔兹奖章。
突变论的出现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被称之为"是牛顿和
莱布尼茨
发明
微积分
300年以来数学上最大的革命"。
系统管理理论
1.美国的
理查德·约翰逊
和
弗里蒙特·卡斯特
理查德·约翰逊、弗里蒙特·卡斯特和
詹姆斯·罗森茨韦克
于1963年三人共同撰写了《系统理论与管理》一书,比较全面的阐述了管理的系统理论。
1970年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又合作出版了《组织与管理一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一书;进一步充实了这一理论。
詹姆斯·格黑尔·米勒
(
James Grier Miller
)是实用系统理论的代表人;其生物学系统观一把系统及其部分划分为有机确定的子系统,被称为"
生命系统论
"。
3.
梅·萨洛维奇
梅·萨洛维奇
是数学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
M·D·萨洛维奇
;Y·塔卡哈拉和他们的同事发展了
演绎法
。
首先,系统理论通过对组织的研究来分析管理行为,体现了
管理哲学
的改变。它使人们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对组织的各个子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了更清楚的了解。同时,它也使人们注意到任何社会组织都具有开放系统的性质,从而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分析组织的内部因素,解决组织内部因素的相互关系问题,还必须了解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注意解决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为人们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组织的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用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企业领导人有了系统观点,就更易于在企业各部门的需要和企业整体的需要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不至于因为只注意一些专门领域的特殊职能而忽略了企业的总目标。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指出,现代组织和管理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条件,系统管理理论企图用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模式来解决如此复杂的现实问题是难以奏效的。他们认为,系统方法过于抽象,实用价值不大。结果,使曾经风行一时的“系统热”渐渐地冷落下去。就连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卡斯特和
罗森茨韦克
,在他们的后期著作《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中,也把系统管理理论同
权变管理理论
结合起来。 系统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组织,系统理论是通过对组织的研究来分析管理行为,虽然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系统理论对组织的构成因素的分析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理论并未能提出具体的管理行为和
管理职能
,只是笼统的提出一些原理和观点,初学者在实践中会无所适从。因此,与其他管理理论相比较,它在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上的研究显得不足,许多人只是把它看作解决管理理论的一种崭新的方法,而不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本条目相关文档
更多相关文档
本条目相关课程
-
铝合金
-
去产能化
-
培训
-
量化交易
-
宾馆
-
免费软件
-
水平螺旋输送机.jpg
-
生产线
-
包装印刷
-
知识产权代理
-
奶头乐理论
-
蘑菇管理定律
-
猴子管理法则
-
情绪ABC理论
-
垃圾人定律
-
100个最流行的管理词汇
-
破窗效应
-
INFP
-
SWOT分析模型
-
21天效应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