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快帆试验机”飞行器DC-X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白沙靶场完成了飞行测试,它是世界上第一艘以火箭动力进行垂直起降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顶住压力持之以恒
据专家介绍,火箭回收技术一般有4种方案:第一种是降落伞垂直下降方案,第二种是动力反推垂直下降方案,第三种是无动力滑翔飞行水平降落方案,第四种是有动力滑翔水平降落方案。早在人类进入航天时代的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科学家们就开始验证哪种方案更适宜且更廉价。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1962年的一项名为“Nexus”项目,可将超过1000吨载荷的火箭送入近地轨道后安然落向大海。但由于研制难度太高,以至于到现在也没人能做出它来。上世纪90年代,航天飞机之父马科斯·穆勒设计了使用气囊辅助降落伞着陆的K-1火箭,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胎死腹中。
到了本世纪,马斯克利用其研制“蚱蜢”垂直起降试验飞行器,不断进行试验。在前几次发射中,他的团队积极试验降落伞回收方案的可能性;不过,数次的失败证明,这种方案有难以克服的短板:无控再入大气层时,火箭还未减速降低到降落伞开伞的速度和高度,第一级就已经被撕碎解体了。最终,“猎鹰”9号火箭尝试用第二种方案——受控垂直降落来完成回收。
与失败的前辈们相比,马斯克最难能可贵之处就是务实和坚持。他曾在去年的北京极客公园创新者峰会上向公众吐露心声说,为了筹钱试验发射,他不断从自己的另一家公司PayPal拿钱,以至于到了最后一次准备发射时,压力太大的他一夜未合眼。幸运的是,那次发射终于成功了。
此后,该项目向着成功不断逼近。2013年,该火箭三次成功点火;去年,该火箭箭体加上了4只着陆腿,并成功将下落速度降到很低,实现了软落水。而如今,该火箭成功地将着陆精度控制在了10米以内。可以说,其距离成功只剩一步之遥。
马斯克透露,该公司还将在今后两周到三周内再次进行火箭海上平台着陆试验;同时在未来12个月内还计划进行12次发射,继续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