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图片20220506163135.png

01夏日星夜,清茶夜话:引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谱,于今再续。

再品,细阅,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红楼众生,千面万象。


上一期读书会中,

我们初入红楼。

(点击文字可欣赏此期读书会)

而本期,

我们共同深挖里面的人物形象,

撕开标签,还原最真实的他们。



QQ图片20220506163423.png

本期读书会直播现场



主持:黄紫珺

导读:柯悦彤、沈思顺

嘉宾:武仪佳、朱娅润


02入卷探微,怀金悼玉:回顾


本期的阅读文本


第6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7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8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9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10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11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12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13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荣国府

第14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15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16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QQ图片20220506163853.png

喜阅书社宣传组设计的诗签


承接上回贾宝玉梦入警幻仙境,梦醒之后感慨万分。引出刘姥姥首进荣国府。薛姨妈托周瑞家的给迎、探、惜、黛玉和凤姐送宫花,生动地刻画了以上人物的形象和生活状况。秦氏引宝玉见弟弟秦钟,秦钟宝玉二人结友相伴。焦大当着风姐和宁府诸人面骂街,暗暗点出一些不可告人之事。


宝玉去探望生病的宝钗,恰巧黛玉也来了,三人上演了一出精彩而微妙的“交锋”,也是首次点出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黛玉又为何“半含酸”呢,有待读者细细思索。宝玉和秦钟不论叔侄,互称兄弟,秦钟被金荣欺负,诸小厮为他打抱不平,大闹学堂。金荣的母亲向金氏诉说前日学堂之事,金氏气不过前往贾府里去欲说道说道,则引出蓉媳妇生病一事,贾珍寻得名医张友士来为秦可卿治病。

次日张先生来给秦可卿看了病,开了方子,点出了秦可卿病情之重,为后文其逝世埋下了伏笔。宁府上下为贾敬贺寿,而风波又起。贾瑞故意挑逗凤姐。凤姐将“心狠手辣”一面再次呈现在读者面前,设计治贾瑞,贾瑞回家后即发重病,久治不愈。跛足道人赠“风月宝鉴”救治,贾瑞却反其道而行之而一命呜呼。秦可卿托梦叮嘱凤姐后事,正所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贾珍为秦可卿丧礼大张牌面,极尽奢华。又因尤氏病倒,凤姐得以协理宁国府办理丧事。凤姐展现其过人才能,恩威并施,赏罚分明。


贾宝玉初见北静王。凤姐带着宝玉、秦钟到馒头庵(水月庵)歇息。凤姐再显贪财之心,以权谋私。秦钟与小尼姑智能有私情,被宝玉撞破。六宫都太监来降旨,原是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但是秦钟与智能私通一事被秦业知觉,将秦钟打了一顿,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秦钟却也病情加重,不幸夭逝。



03 撕掉标签,重识人物:切磋

说起《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或许你的脑子里会浮出“枭雄”一词,谈起《甄嬛传》中的安陵容,可能你会想到“胆小怕事”。我们似乎喜欢将人物束缚在简单化的标签当中,以省去我们思考的功夫,但如此便也失去了全面认识人物的机会。《红楼梦》中的人物也在无意中被我们束缚在了一个个扁平化的标签当中。本期读书会便是回归文本,撕掉那些束缚在红楼梦人物上的标签,还原他们本来的面目,更加立体生动地认识每个生命个体的厚度!



贾宝玉


标签①:不学无术


宝玉从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有着属于他那个时代所有贵族公子哥的共性。贾政觉得他是逆子,王夫人觉得他是孽根祸胎,他喜欢吃胭脂,不屑于与贾政门下的“清客”交谈,更不屑于走贾政所谓的正道仕途。但宝玉的这种“不学无术”,和薛蟠的纨绔心性不同。不论是宝玉在大观园试才题诗的表现,还是他对于诗词歌赋的悟性,以及所题的《芙蓉女儿诔》,都显示出了宝玉的学识与才华。


宝玉之所以“不学无术”,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儒家伦常的失望。所谓君臣之义,使得“文死谏武死战”,令他一家骨肉离散,贾母和贾政等人见到元春也要称臣下跪;所谓父子之情,贾政对他何其严厉;所谓夫妻之情,贾赦与邢夫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令他不解。所以对于宝玉而言,这一套封建伦常他是没有办法赞同的。


宝玉不愿步入仕途,他反感官场的虚意奉承,厌恶与钓名沽誉的“国贼禄鬼”同流合污而已,而绝非腹内草莽之人。他拒绝了“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正所谓“道不同不相谋” 。 他喜读庄子,对于生命归宿这一话题,他也和袭人说道:“我此时果若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标签②:反封建


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端厮混”,他“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的绝大部分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违背了封建正统。故从这个角度上说,宝玉的“反正统”和“反封建”标签,是有理有据的;但我们不能仅就我们今人的观点,去看待和评价宝玉这个角色,并直接给其贴上一个意义较为较为宽泛的“反封建”标签。毕竟,宝玉也并非完全反对封建正统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阶级观念,宝玉还是无意识地部分接受的。故撕下标签,不加预设地从文本入手,深入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宝玉的性格和形象。


宝玉的“反封建”思想,源于传统的老庄。 宝玉向往自然,“重情不重礼”,钟意于自然流露的真实情感。 他给予下人很大的关切和支持,不论是对小厮茗烟,还是与晴雯、袭人相处,抑或是在晴雯死后郑重祭奠,都体现了他不同于同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形象特点。宝玉赞扬并歌颂女性,会在为晴雯作《芙蓉女儿诔》时,化用庄子的《秋水》;同样,宝玉看到了后儒发展的教条僵化,看到了他所属时代的种种问题,也会从《庄子》中寻求思想支撑。


宝玉这一角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他有着超然于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亦拥有不同于同时代审美情趣。但与其将宝玉的“反封建”思想局限于对所谓封建社会的不满与批判,不如说是 源于其对美好人性、纯真情感和自由精神的探索与向往 。这些美好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不仅是宝玉一人所憧憬和醉心的,更是世世代代的人们所神驰和永恒追求的;宝玉在先代文人和思想家的诗文作品中感受到了,我们也从宝玉的身上深深地体悟到了,这也是为何身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在阅读这部创作于数百年前的小说时,依旧能够在宝玉这个角色上产生如此大的共鸣的原因之一。

QQ图片20220506165404.png

读书会现场导读柯悦彤分享



王熙凤


标签①:机关算尽,心狠手辣


凤姐弄权、克扣钱财、放高利贷,公然受贿害人性命......如果说贾家的子弟们不学无术,纸醉金迷,让贾府金玉在外、败絮其内,那么凤姐也难脱干系。但我们会发现,凤姐平日里也会和姐妹们说笑,也会在生日时向鸳鸯求饶,还会对众人说不愿做大观园的反叛......所以凤姐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工于心计,她也富有生活情趣,也有女儿心性。


凤姐不怕阴司报应,她机关算尽,做了很多事,算了很多事,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其实也应该了解贾府败絮其内的现状。但她还是安于现状,秦可卿给她托梦,她还是没有改变,这可能也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关。我们看待一个人物的时候,仅从我们现代的价值观来进对其进行所谓的道德批判,则容易有失偏颇;更要将人物放回时代的语境中去评价,才不失公允。看待一个人,须知人论世。

标签②:工于心计、阿谀奉承


凤姐心思活络,为讨贾母欢心,她会称黛玉像贾母嫡亲的孙女,会为宝钗大办生日,会凑趣在贾母面前夸赞宝玉......但凤姐也并未一味地阿谀奉承,她在婆婆邢夫人要她去向贾母为贾赦讨鸳鸯做妾时巧妙推脱,在明知抄检大观园不太合情理时,仍奉王夫人之命消极参与,所以凤姐也并非全然主动地“工于心计”,她的“阿谀奉承”、审时度势,也是出于她所居的位子,所扮演的角色,从这个角度看,凤姐的机敏醒目、明艳聪慧可见一斑。

标签③:不识字,文化程度低


凤姐确实不识得几个字。凤姐和书中的宝钗、黛玉这类闺阁小姐不同,凤姐“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着男人衣服,并拥有“学名”王熙凤,故凤姐见过世面,在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十分老练,办事能力也很强。但从凤姐这个人物我们能得到一些启发,即一个人是否才情、心思是否灵巧,和她/他文化程度高低似乎并不是直接关联的。凤姐就是一个很有才情、心思灵巧的一个人。第五十回,凤姐所作“一夜北风紧”一句受到众人赞许也可以体现这一点。





元春


标签①:贵妃、深宫怨妇


元春的性格是复杂矛盾的。一方面,她是个天真烂漫的女子,会在众人面前对贾母哭说“送我到不得见人的去处”;她会在姐妹们作诗时特意说“不可因我微才所缚”;会在回宫后让姐妹和宝玉住进大观园,“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她向往大观园的生活,但她不能置贾府的未来于不顾,为了家族荣宠,她还是选择了牺牲自己。故恨无常唱道:“儿命已入黄泉”,“向爹娘梦里寻告”,“须要退步抽身早”。


元春和宝钗的命运相似,但我们会发现,元春心底里可能最想做黛玉,但最终还是成为了宝钗。她十分欣赏由黛玉代笔的诗,并将浣葛山庄改名为稻香村。而稻香村一名,宝玉也曾题过,故元春和宝玉的性格,是十分契合的。


元春想做宝玉,想做黛玉,但最终还是选择做宝钗,只为家族的命运与未来。故理解元春的复杂性格,也有利于我们理解红楼梦的悲剧结局。




薛宝钗


标签:无情、虚伪、利己主义者、

封建礼教的卫道士


宝钗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正统思想中的完美闺阁女子了,她端庄平和,情绪不外露。并且,宝钗“不于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处理事情常从现实出发,从不讨人嫌。王熙凤小月,探春代管家务,宝钗表面协助,实际也是避开事端,让大家挑不出错。探春决定对大观园进行改革时,宝钗提出的建议也是“小惠全大体”的,故对于宝钗而言,不合礼法是事情她不会去做,妨碍他人,令人厌烦的事他也不做。但若宝钗真的是一个只为图谋个人利益、维护封建礼教的无情之人,想来宝玉也不会时不时被宝钗所吸引。


首先,宝钗很有才情,她和黛玉一样,都是有文化涵养的闺阁小姐。但宝钗和黛玉的成长环境不同。尽管二人从小都接受了闺阁女子所要接受的教育,但黛玉出身于于书香之族,又是家中独女,聪慧无比,故她读书,更多是出于个人兴趣;但宝钗出身于皇商家庭,她的哥哥薛蟠又是出了名的“呆霸王”,故她得和母亲撑起她们的家。由此看来,宝钗的教育目的和黛玉是不尽相同的。我们知道,宝钗所接受的思想教育,使得她十分认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而这些思想观念,也对她后续为家族获取政治及社会支持有所助力。


皇商家庭的出身,也让宝钗有了一些在后人看来较为功利的性格特点,但宝钗始终只是个闺阁少女。宝钗会扑蝶,会在薛姨妈面前撒娇,会和姐妹们说笑......但如果说黛玉是知世故而不踏入人情世故,宝玉玩乐起来容易忘乎所以,那么宝钗便是深谙世故,进退有度。所以宝钗是个儒家君子式的人物,她行事合乎礼仪,平时谨言慎行,但依旧从心所欲,只是不逾矩。


宝钗不是一个单纯的所谓封建礼教卫道士,她确实遵循着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做着她觉得应该做的事情,但由于她的成长环境,由于他所接受的思想教育,她应该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遵循。


QQ图片20220506165957.png

喜阅书社宣传组设计的诗签



林黛玉


标签①:不谙世故


黛玉十分敏感,与宝玉不同。宝玉被姐妹们簇拥着长大,而黛玉是孤女,寄人篱下,故黛玉关注在乎的事情要比众姐妹和宝玉多得多。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目通常被视作是黛玉“敏感自卑”性格的论据,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黛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正是她所“不屑”的人情世故。不论是担心自己规矩出错由人耻笑,还是不知如何称呼“凤辣子”时的紧张,又或是被问及可曾读书时“些须识得几个字”的即时反应,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黛玉是深深了解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但黛玉知世故而不世故,她依旧会被动遵循这一套封建礼法,但她不主动依照这一套行事,故黛玉有时候给我们以逞强的感觉。尽管黛玉是追求浪漫性灵生活的代表,但她始终是人,无法完全突破她所处的时代和社会。


标签②:尖酸刻薄


黛玉是直率坦白的,很多时候黛玉的所思所想、所说的话,都是源于她自然流露的情感。故不管是她惹人喜欢的一面,抑或是惹人讨厌的一面,都源于此。黛玉也真是满腹珠玑,她“怼人”的时候,总是能引经据典,抓到精髓。故众人也不会讨厌黛玉,而是能够欣赏到她的聪颖,感受到她的才情。





秦钟


标签:怯弱、胆小


秦钟“生的花朵儿一般的模样”,“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若说宝玉风流,秦钟亦风流,不论是他对二丫头发出轻佻言语,还是他与智能儿行风月之事,都显示出了他的风流成性,且对于情,他是有一些勇气的。


但与此同时,秦钟临终前,劝宝玉“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秦钟应该是知道这番“混账话”宝玉是很不受用的。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秦钟“并无他话”。而宝玉也并没有因为秦钟临终前的这些话而对他产生反感,相反,宝玉对他十分怀念,也曾在与柳湘莲对话时询问过其可曾为秦钟上坟。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有言:“有些人无法解开他们自身的枷锁,然而却可以救赎他们的朋友。”想来秦钟这番在弥留之际的真心托言,尽管不太符合宝玉的价值取向,但仍令宝玉十分动容。宝玉向往追求的情,也正是这般自然流露的真情。


图片

读书会现场导读沈思顺分享



秦可卿


标签:温柔平和


相对于情榜中的其他人,秦可卿在《红楼梦》中笔墨较少,且同秦钟一样早早就亡故了。秦可卿的身世比较坎坷,她的父亲是营缮郎秦业,一个善良却囊中羞涩的官员,秦业因为无法生育便从育婴堂抱养了秦可卿。


从贾母口中,我们得知她“生得袅娜纤细,行事又温柔平和,乃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这貌似是一个挑不出错处的人物,大家都说她好,“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辈的,想她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的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之恩。”可换个角度想,是否由于她自知自己的出身与贾府有比较大的悬殊,感到没有安全感,所以才处处小心,行事谨慎,不让人挑出错处,待人温柔平和。


太医来为他看病时也说,她太聪明太累了,所以病才好不了。秦可卿的出身,让她不得不处处小心,不得不温柔平和。为何她会“主淫”?为何在公公与她做那些事的时候不反抗?或许是与她的性格有关的,她的温柔平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她的成长促成的。


图片

读书会现场主持人黄紫珺



李纨


标签①:槁木死灰、木讷、守节


李纨是那个时代非常完美的寡妇,她安守本分,守节守拙。由此说来,宝玉对她应该是不“感冒”的。但宝玉十分敬重李纨,群芳夜宴行酒令,李纨也抽到了“霜晓寒姿”的老梅,故李纨也是冷艳的,她也是拥有一个比较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李纨基本上不陷入事端争端,但在一些她喜欢的场合,或者说她觉得合适的场合,她也会比较积极主动的。


同时,她也没有表面上的那么木讷,她也深谙人情世故。宝玉三次作诗皆败, 身为社长的李纨罚宝玉去栊翠庵讨梅花,这个高明的“惩罚”,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她处事的圆通;平儿蒙冤被打,她未如尤氏一般直接点明凤姐的错处,而是去安慰平儿,并将责怪凤姐的话于四十五回半开玩笑地讲出,惹众人发笑。故李纨的口才较之凤姐,较起真儿来可能是输的,但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则未必败下阵来。


标签②:吝啬


李纨确实对于钱财十分谨慎。但一位年少守寡,失去丈夫庇护的妇人,在偌大的贾府,能真正依靠谁呢?贾母不知何时撒手人寰,到那时,她又该如何?故李纨是有理由给自己存贴己钱的,我们不能过分苛责她。李纨守寡后并未自怨自艾,而是过好自己的日子,也实属难得了。


图片




04 曲终暂别,再期来日:结语

《红楼梦》中每个人物的性格塑造过程都是合情合理的,有迹可循的,也正因为作者写的是自然的人性,他们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他们没有完美的,也不是单一的,更非片面的,他们全都是立体的,多面的。


我们应该通过知人论世去理解人物,而非随意借着自己的价值观,甚至用现代的观念去评判一个人物。 撕下标签并非是说前人的标签是错误的,前人自有他的道理,标签也概括了人物的部分特点。


我们撕下标签,只为了能更深入地去理解他们,去理解作者的本意,去看他们怎样与自身所处的大时代和小环境互动,去看“他们”如何变成了“他们”,从而对人物多几分理解之同情!


最后,恭喜书友们顺利完成了《红楼梦》前十六回文本的精读,感谢喜阅书社内容组、宣传组、统计组和活动组各位小伙伴的用心付出与精诚服务!第三期阅读旅程(第17回—第36回文本)已在行进中,让我们期待下一期读书会的精彩互动与深度碰撞吧。还有,谁将会是下一期读书会中被《红楼梦》这套书砸中的幸运儿呢?敬请关注“喜阅华师”公众号的下期书社活动通知呀,也欢迎对图书馆的《红楼梦》阅读活动感兴趣的小伙伴加入QQ群(933485607)咨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