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和另一个答主参考了同样的文章,感觉一模一样啊。。。天地良心我自己翻译的。。。
既然已经答了,文末附带与塔格的对比,也算是有所创新吧。。。
1960 年帝国家族第一只钢笔问世,这就是非常绚丽的 compact 卡水笔与 target TD 。 Imperial Write Up 1960 年帝国家族第一只钢笔问世,这就是非常绚丽的 compact 卡水笔与 target TD 。
1.TARGET
target 适配圆柱形的笔尖(胜利尖),和以前用在潜艇上的笔蛮像,总之这个造型蛮像一个修长版的 PFM III。
2.COMPACT
compact 有两款,就1/2而已,都是嵌入尖。
其中一代是钢尖,并且没有白点;二代就是 14 k 的笔尖了,笔夹上有白点。
compact 有没有观摩窗的版本都生产过,不过有观摩窗的版本往往笔杆短一点。
3. Imperial 正统
1961年帝国正式生产,这个时候生产了 4/6 两款,与此同时也正式将 target 更名为 Imperial III,并且也是这个时候,帝国家族开始庞大起来,帝国 2/8 、凯旋以及 14k 杰作也加入了生产线。
4.帝国系列的补全
1962 年生产了帝国 1,这笔搭载了行程略短的 TD,与此同时使用了镀金的小嵌入尖。
5.海豚系列
1962 年海豚系列诞生,一共有 500/800/1000 三种型号,对应当年的售价。
海豚系列的笔尖看上去还是钻石型的嵌入尖,实际上只是一种节约成本的做法,让他变得像嵌入尖而已,并且犀飞利官方并没有称之为海豚,那只是一个诨名而已。
其中 500/800 可以使用上墨器或者 TD,但是 1000 只能使用上墨器。
6.lifetime系列
1963年对犀飞利而言很重要,这是这家公司创办的第50周年,就是在这一年犀飞利推出了终身质保的 lifetime 系列。
lifetime 系列的命名也是非常简单粗暴——以价格来匹配型号。lifetime 系列的 1250 对应帝国 4,1500 对应帝国 6,2000 对应帝国 8(包金笔帽),3000 对应帝国凯旋。
lifetime系列都是卡水笔,也都是 14k 笔尖带有终身质保。这个阶段唯一使用了TD上墨的是 1350TD 和 14k 杰作,但是这两款都没有终身质保。
7.银帝国
1963 年,纯银帝国横空出世,TD。
8.de-luxe
1971 年加入帝国家族的有Imperial I de-luxe 和 Imperial II de-luxe,区别就是加了一个小白点,笔帽似乎处理工艺也不一样,现在卖家卖的最多的豪华款帝国 2 就是这个了,这个东西生产的很多,卡水和 TD 都有。
9. Masterpiece
9k 和 18k 的纯金杰作也是这个年代投入生产的,原作者相信只有 TD 款。
10. Triumph
1973 年,凯旋系列投入生产,只能用墨囊、上墨器。(注意与上面的那个凯旋区分,不是同一个东西,上面那个凯旋高端多了)
最初只有低端款才叫凯旋,并且都只搭载小型的笑脸嵌入尖,只有银帝国这种高端款才继续使用大嵌入尖。
这个表格以后有时间翻译,比较麻烦,暂时不搞它了,参考价值也不大
11.帝国的新成员与帝国的失格
1976年晚些时候,该系列又增加了两款新笔,分别是帝国 797 镀金竖条纹和帝国 827 镀金麦穗纹。
到1980年,以前只在凯旋系列钢笔上使用的笑脸尖已经被安装到了帝国系列上了,帝国失格。
随着 1976 年Sheaffer Targa的推出,并在80年代继续取得成功,帝国系列就一蹶不振了,在1983年4月,帝国系列只有 797 继续生产。当1983年10月的价格表公布时,797 的钢笔已被淘汰,但圆珠笔仍继续生产,这支笔在1986年的目录中被重新命名为帝国凯旋。
虽然帝国正在逐步淘汰谢夫系列,但价格较低的凯旋仍在生产,但在1983年至1988年间,仅有的两款型号是凯旋 440 和 444。
12.凯旋的崛起
1988年,这一脉才重新有了高端产品,但这一次他们被命名为凯旋而不是帝国。
凯旋一直生产到在1994年推出新款的帝国凯旋,这些笔是恢复了六十年代经典外形,但这次他们只能用上墨器或者墨囊了,并且只有钢尖或者镀金尖。
1995 年引入了钯银尖,这就是凯旋 2780.(不太确定,看原文:In 1995 the 2780 pen was introduced in palladium plate with 23ct electroplated gold trim and nib. )
13.逐渐花里胡哨了起来
1996 搞了一个什么调色板计划,顾客可以自己选颜色了,一共有四种可以选择。
14.假日限定
1996年的假日推出了假日限定的冬青款,是限量系列假日原创品中的第一款,这支笔有 23k 镀金装饰~
15.帝国绝唱
帝国系列 39 年的漫长生命走到了尽头,最后一款带有帝国风格的钢笔是凯旋 2797,此笔产于 1999 年 7 月。
帝国系列,个人最喜欢的一个系列,相对于塔格的纤细,pfm与遗产的高昂价格,帝国系列显得亲民并且有很多选择。
每一个喜欢犀飞利的人,都应该有一只自己的帝国。
帝国和塔格是犀飞利两个时期的中端产品,两款笔各有一些高端系列,可以说是犀飞利中后期最具代表性的量产笔之一。这次评测主要对这两款笔各方面进行直接对比,也为准备入坑犀飞利的玩家一些参考。
这两款笔最大的特色便是嵌入尖,嵌入尖比明尖胜利尖用的材料更少,写感可能更佳。贴合度供墨远强于明尖。通过调节金片长短大小和与笔握合粘合位置调节书写软硬。设计感强需要材料精加工难度更低。不得不说犀飞利的设计师很厉害。
首先说说 两支笔的相似处 :
1,二者都是犀飞利产量较大的主力产品,并且世存量大,如今停产了几十年依然能轻松购得(二手)。
2,二者皆为犀飞利经典的嵌入笔尖,帝国有少数非嵌入尖(以下细说)。
3,较为耐用可靠,如果正常使用,少有爆杆,笔杆收缩等问题。
4,笔握笔舌毛细材质都是早期的塑料材质,与现产钢笔较多使用的亚克力材质不同,耐腐蚀性不佳,建议只用国产蓝黑以及百利金4001黑,曾有过一些彩墨腐蚀掉笔舌毛细的案例。
接下来详谈 两者的区别:
1, 地位
帝国早于塔格,塔格更像是代替了帝国的生产线的产品,犀飞利生产塔格期间几乎动用了所有帝国的生产力来生产塔格。
帝国作为小号PFM出世,而塔格则被公认为“嵌入尖巅峰”,帝国可能有笔尖漏墨的小问题,而塔格的笔尖制作技术更为成熟(虽然我玩过五支帝国都没碰到过漏墨情况,所谓嵌入尖巅峰的名号也许是人云亦云)。
2, 整体对比
帝国型号较为复杂,有金属杆的,也有树脂的。
笔杆方面,帝国1 2 3 4 6 8(官方标签应为罗马数字,方便大家看就用阿拉伯数字),外加帝国系列最高端产品凯旋和TD纯银,顶级产品杰作,是TD上水,笔杆略长于卡水款的,其特点为笔帽顶以及TD旋钮都是方形的。
此系列除了1为小型嵌入尖(钢尖镀金),2和3是缩水版的胜利尖(官方说明是钯银尖,但现在普遍认为是钢尖,此尖规格与永生中包尖一致),其他皆为大号菱形嵌入尖(14K,极少部分为18K)。
134为树脂杆帽,2为钢帽树脂笔杆(个人怀疑是铜镀了一层银色金属),6为钢帽镀铬树脂笔杆,8为1/10包金金属笔帽树脂笔杆,凯旋为全包金,杰作为9K和18K实金。
卡水款的大多为三位数字编号(后期有四位数的钢尖系列),笔杆略短于TD款,型号众多,例如440 550 727 834等,特点为笔帽顶与笔杆尾皆为圆形。此系列笔尖较为复杂,包括大号菱形嵌入尖,小号菱形嵌入尖,小号笑脸嵌入尖,胜利尖,以及犀飞利后期一些钢尖款,不一一赘述。有14K和钢尖款。有金属笔帽+树脂笔杆的,有全金属笔杆的,有全树脂笔杆的。
塔格较为单一,基本是树脂笔握,外加金属杆帽,圆顶圆尾,尾部顶珠稍凹陷,而相对于帝国众多的笔杆材质和笔尖形状,塔格则只有14K以及极少数18K的大号菱形尖,也有部分钢尖款,上水方式也只有卡水一种。
反之塔格的笔杆变化多种多样,据说有上千种外观。笔杆材质大多为铜加镀层或漆面,漆面是手工十四道工序的漆艺。塔格另有slim款,适合手小的使用者。
3、对比横评
本次参与评测的有(从左到右)帝国4(TD,树脂笔杆,F尖,作为TD帝国的参考),帝国834(卡水,纯银金属笔杆,XF尖,作为卡水帝国的参考)以及塔格1022(十四道漆,F尖)。
① 笔杆,笔握,笔帽
笔杆的配重方面,塔格和834较为接近,而帝国4的手感最佳,前二者由于金属笔杆,重心较靠后,握感稍差一些。
笔杆长度:塔格和帝国4几乎一致(照片摆放的有点歪,看起来塔格稍长一些),834则短一些。
直径:肉眼观察,塔格和帝国4完全一致,834稍粗一些。大多数人认为塔格很细,其实是视觉带来的误差,它的尺寸应该是能兼容大多数人的手掌大小的。(PS:犀飞利帝国的金属笔杆款都稍粗一些,不管是TD的还是卡水)
笔握:塔格比帝国4和834细一些,笔尖大小基本一致。塔格有一处凸起限位器,用镀金装饰。
笔帽:帝国系列的笔帽都是金属片卡口固定(类似于lamy2000,笔握末端有三个金属片)固定时有种轻微的阻力感,稍发力即可盖上,会有很轻微的金属碰撞声。)
塔格则不同于帝国,笔帽结构为抱爪设计(类似于派克51,英雄100等),笔帽阻尼较大,到达限位器位置时,用力扣下会听见清脆的“咔嚓”一声。由此可见塔格的笔帽牢固度高于帝国,但同时带来给笔握大量摩擦毛痕的问题,并且塔格的笔杆与笔握的螺纹咬合度并不高,拔开笔帽需要很大力气,此时笔杆很大概率会松脱。
塔格和卡水帝国的笔杆似乎可以互相鸡尾,但这个发现并没什么鸟用,因为帝国的总成更粗一点,所以笔帽并不能通用,非要鸡尾起来奇奇怪怪的。
② 上水方式
帝国4:经典的TD上水,可玩性较强,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墨囊会老化,橡胶圈老化需要手动更换,若是有兴趣把原装橡胶墨囊改装成硅胶的,倒是能大大减少更换配件的次数。
834和塔格:使用的是气压上墨器,因为没有呼吸管,上水最多只能上到六到八成,同样原配的墨囊可以换成更耐腐蚀抗老化能力强的硅胶。客观来看,气压上墨器的上水量大于TD上水,但是架不住TD上墨着实是有魅力啊,哪儿是一个大肚子上墨器比得上的。
犀飞利的上墨器较为复杂,比较稀有的按键上墨器,最常见的气压上墨器,以及旋转上墨器,还有就是卡水。这其中反而是最近产的旋转上墨器最便宜,大概是五十块的样子,气压上墨器相对贵一点。
其实这里反而推荐气压上墨器,不仅仅是因为年代久一点有收藏价值,其实这种柔性的上墨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气压的变化,墨水少一点点相应的墨囊就收缩一点点,这样下水会稳定很多,TD那种薄墨囊应该效果最显著。
塔格和卡水帝国可以使用以上所有上墨器。而slim款的塔格则不适用,因为上墨器的外径大于笔握螺纹的内径。
同样犀飞利拥有一个极类似帝国的系列——lifetime系列,只有卡水款,与卡水帝国的最大区别在于笔握和笔杆的连接螺纹为树脂,而卡水帝国的都是金属。该系列也无法使用常规的上墨器,原因与slim塔格相同,本人所知可以用的是施耐德墨囊,也许有适配的国产上墨器,有待补充。
③ 笔尖
帝国是犀飞利笔尖特色的过渡期,有一部分早产的帝国笔尖是上翘的,有一部分是不上翘的,塔格则完完全全不上翘(关于笔尖上翘似乎和产地有关,该方面不太了解,欢迎补充)。
按常理来说,上翘的笔尖阻尼更小,而实际上犀飞利后期的圆滑打磨风格,使得上翘与不上翘的手感几乎无差。
帝国4——14K尖,F尖,笔尖上翘较为明显,硬,正常下笔力度下笔尖不与笔舌产生空隙,中缝几乎无劈叉。
帝国834——14K尖,XF尖,澳产,笔尖上翘几乎看不出,硬,同上。
塔格1022——14K尖,F尖,笔尖无上翘,正常下笔力度可以看到笔尖较容易劈叉,而实际书写的过程中,手感依然以硬为主,与帝国无明显区别。
帝国系列的笔尖本人玩的也不多,个人认为是有一定个体差异的,例如本人之前用过的帝国8的笔尖较容易劈叉,因此很容易飞白。另外根据一些笔友的说法,帝国系列笑脸尖以及lifetime的软弹程度也比较高,此说法有待考证。
综上,帝国和塔格都是犀飞利较为出色的作品,书写手感都不是什么所谓一笔惊艳,热刀切黄油等玄学,而是给人一种稳稳当当的书写手感,使用的时间越长,越能感受到犀飞利老笔的稳固,可靠,稍有欠缺的做工反而能反映上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的历史韵味,与前卫摩登的笔尖设计形成强烈冲击。
帝国和塔格之间的区别较为微妙,因此对于如何二选一这个问题,我还是建议按照个人喜好来,哪怕是因为某款的外观而果断购买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当然,资金充裕的话建议上PFM或遗产。
以上就是评测的所有内容了,如有错误欢迎指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