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经典壶型西施壶的传说
在众多紫砂壶经典壶型中,有多种壶型始终经久不衰,不得不提的就有西施壶。
西施壶是紫砂壶器众多款式中最经典、最传统、最受人喜爱的壶型之一。壶身圆润,截盖,短嘴,到把,憨态可掬,实为品茗把玩的佳品。

邢洪林紫砂壶作品西施壶
西施乳壶最早见之于清代吴梅鼎作的《阳羡茗壶赋》:“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以美女的乳房为师创作的“西施乳”,因制壶人的理解的不同,追求不一,赋予壶以不同的韵致。顾名思义,此壶应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

谈文俊作品禅意西施壶
壶身和钮象西施丰满的乳房,所以被形象以叫西施乳。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由文旦壶变形而来,后人觉得西施乳不雅,故直接叫西施,因为西施的柄有些反扭的感觉,所以叫倒把西施。倒把也有讲究,象古代女子的发际上的配饰,这个在古装片里经常可以看到。所以有西施看柄一说。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而且,最早做这个壶型的,当属徐友泉大师。
西施壶一般都会用细腻泥料来制作的,如用粗砂就不伦不类了,此壶是紫砂壶经典壶型之一,为壶友爱好的壶型。
紫砂壶因为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西施(网络图)
西施资料: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越州培公故乡)。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电视剧《西施秘史》海报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西施与紫砂壶渊源:
传说春秋时期,范蠡辅助勾践灭吴后,携西施弃官隐居宜兴,学做坯烧陶器。起初烧出的破货较多,受西施烧饭时灶火的启示,逐步掌握了一套控制窑温的办法,传至窑区,使鼎蜀窑场兴旺起来。后来尊他为"陶朱公",立庙塑像,并在每年农历四月初七(范蠡生日)祭祀他,他居住过的地方改名为"蠡墅"。
西施有关的诗词、歌曲:
诗词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简析】
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此言颇是。
李玉刚—《浣纱曲》
专辑《逐梦令·四美图》
歌曲名《浣纱曲》
词:王生宁 曲:栾凯
一阵花香 梦醒了千年
苎萝山下 春光醉长天
霓裳轻扬 不知迷了谁的眼
涟漪一点一圈漫我指尖
烟波浩渺 思念绕几遍
鱼儿缠绵 相伴我流连
蝴蝶飞来 自由自在舞翩跹
转身缓缓远上白云天边
流水浣纱在岸一端
如花容颜为谁眷恋
让我静静守候在那绽放华年
望梅柳拂天
看嫣红开遍
就让此生不渝梦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