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核工程”)是我国目前唯一具备核电、核燃料、核化工研发设计能力,专业配备最完整的核能工程公司。从参与我国原子弹、氢弹与核潜艇研制到参与核电堆建设,打造“华龙一号”,中核工程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支撑起我国核电发展的脊梁。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核工程努力为国家核能发展贡献力量,用硬核实力赋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探索创新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核工程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基点,聚焦核能关键技术,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打造“国之重器”: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构建“大中小微”核电型号全谱系布局:中型堆具备出口条件,小堆科技示范工程开工建设,微堆研发稳步推进。同时,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应用等部署重大科技项目,聚焦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保障产业链。

中核工程深耕科技机制创新“试验田”,与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构建融合创新联合体,以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聚合力。持续开展“华龙一号”后续机型研发,推动形成“探索、预研、研制、生产”良性循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科研容错机制等,立足“三新一高”要求,下好科技自立自强“先手棋”。公司获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中国质量奖”等多个奖项。

铸造“国之重器”,拉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从2015年5月开工建设到2021年1月30日投入商业运行,“华龙一号”创造了世界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用时仅68个月的优异业绩。这缘于中核工程在核能工程总承包管理方面的创新突破。

为适应核电发展趋势,中核工程以方家山、福清项目工程总承包为起点,十年磨一剑,探索出一套“以核电设计为龙头的EPCS总承包模式”。以设计、采购、施工、调试(EPCS)四大板块系统为支撑,以项目管理数字信息平台(ProMIS)为统领,实现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多项目一体化高效管理。

截至目前,中核工程先后承担了23台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工程总承包工作,13台机组交付业主,其中,福清核电3、4号机组总承包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10台获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满分记录,充分展现中核工程核电总承包能力的成熟性与可靠性。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核工程始终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目标,打造国家品牌,助推产业升级。由中核工程牵头自主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经成为我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中核工程着眼“补链”“固链”“强链”,以“小核心、大协作”打通产学研创新链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5300多家企业,推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创新开发核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核电作为环保、低碳的清洁能源,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能源部分。

目前,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年发电量近100亿度,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16万吨,植树造林7000万棵左右。面对当前全球绿色能源革命,中核工程将持续努力,不断改进技术,提升技术水平,为社会发展贡献核能力量。

2019年,中核工程牵头中法联合体中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主机安装合同(TAC-1)。这是中国企业迄今在欧洲市场中标的最大核能工程项目。中核工程以“工程总承包形式”参与ITER项目主机安装,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核工程将坚定不移地开展科技创新,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数据来源:中核工程

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核工程”)是我国目前唯一具备核电、核燃料、核化工研发设计能力,专业配备最完整的核能工程公司。从参与我国原子弹、氢弹与核潜艇研制到参与核电堆建设,打造“华龙一号”,中核工程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支撑起我国核电发展的脊梁。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核工程努力为国家核能发展贡献力量,用硬核实力赋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探索创新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核工程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基点,聚焦核能关键技术,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打造“国之重器”: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构建“大中小微”核电型号全谱系布局:中型堆具备出口条件,小堆科技示范工程开工建设,微堆研发稳步推进。同时,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应用等部署重大科技项目,聚焦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保障产业链。

中核工程深耕科技机制创新“试验田”,与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构建融合创新联合体,以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聚合力。持续开展“华龙一号”后续机型研发,推动形成“探索、预研、研制、生产”良性循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科研容错机制等,立足“三新一高”要求,下好科技自立自强“先手棋”。公司获中国工业大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中国质量奖”等多个奖项。

铸造“国之重器”,拉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从2015年5月开工建设到2021年1月30日投入商业运行,“华龙一号”创造了世界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用时仅68个月的优异业绩。这缘于中核工程在核能工程总承包管理方面的创新突破。

为适应核电发展趋势,中核工程以方家山、福清项目工程总承包为起点,十年磨一剑,探索出一套“以核电设计为龙头的EPCS总承包模式”。以设计、采购、施工、调试(EPCS)四大板块系统为支撑,以项目管理数字信息平台(ProMIS)为统领,实现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多项目一体化高效管理。

截至目前,中核工程先后承担了23台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工程总承包工作,13台机组交付业主,其中,福清核电3、4号机组总承包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10台获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满分记录,充分展现中核工程核电总承包能力的成熟性与可靠性。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核工程始终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目标,打造国家品牌,助推产业升级。由中核工程牵头自主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已经成为我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中核工程着眼“补链”“固链”“强链”,以“小核心、大协作”打通产学研创新链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5300多家企业,推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创新开发核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核电作为环保、低碳的清洁能源,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能源部分。

目前,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年发电量近100亿度,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16万吨,植树造林7000万棵左右。面对当前全球绿色能源革命,中核工程将持续努力,不断改进技术,提升技术水平,为社会发展贡献核能力量。

2019年,中核工程牵头中法联合体中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主机安装合同(TAC-1)。这是中国企业迄今在欧洲市场中标的最大核能工程项目。中核工程以“工程总承包形式”参与ITER项目主机安装,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核工程将坚定不移地开展科技创新,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数据来源:中核工程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 RMRB 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 RMRB 10655111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