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頭痛學會統計,在台灣約有 200 萬人飽受偏頭痛所苦,頭痛已然成為國民病。而頻繁的頭痛不只會合併焦慮、憂鬱、失眠等身心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失能與殘疾,對人們日常生活與健康狀況造成的衝擊不容小覷。接下來,我們就帶您完整了解頭痛的原因有哪些?幫助您判斷何時應該就醫。
(一) 為什麼會頭痛?認識頭痛原因
頭痛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非其他特殊疾病所引起的頭痛,稱作
原發性頭痛(Primary Headache)
,根據頭痛症狀的不同,可再分為張力性頭痛、偏頭痛、叢發性頭痛 3 種類型。
另一種則由中風、顱內動脈瘤、急性腦膜炎、腫瘤等明確的疾病或外傷所導致的頭痛,稱為
次發性頭痛(Secondary Headache)
。這類患者如果在出現病兆後沒有及時醫治,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目前造成頭痛的原因尚不明確,但部分基因遺傳或環境因素可能增加偏頭痛的風險,基因遺傳的部分我們無法改變,但關於環境因素的部分,只要減少誘發的外來刺激,就能降低罹患偏頭痛的機率
。
●
家族病史
:9 成以上的偏頭痛患者,家人也患有相同病症。
●
荷爾蒙變化
:女性在生理期前後、孕期、更年期都可能出現頭痛問題
。
●
天氣變化
:如溫差大、濕度改變等。
●
長期壓力
:如工作壓力、學校課業問題、同儕問題等。
●
飲食
:吃下特定食物,如巧克力、起司、熱狗、含味精或硝酸鹽的食品等,或飲用含酒精或高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可樂等,都可能誘發頭痛。另外,3 餐攝取不正常或絕食等,進食時間不規律的行為也可能導致頭痛。
●
睡眠習慣改變
:失眠導致睡眠不足或睡太多,都可能引起頭痛。
●
服用藥物
:如口服避孕藥、荷爾蒙補充療法之相關藥物。
(二)
從頭痛症狀來判斷頭痛類型
如何根據頭痛症狀來判斷頭痛類型?接著我們來說明張力性頭痛、偏頭痛、叢發性頭痛及次發性頭痛的頭痛表現。
張力性頭痛
亦稱呼為「壓力性頭痛」、「緊縮性頭痛」。在原發性頭痛種類中,張力性頭痛為非常常見的頭痛類型,不同研究顯示一般人口終身盛行率介於 30~78% 之間,
頭部雙側會出現異常緊繃、束縛及壓迫的感受
,合併頸部和背部僵硬、疼痛等症狀。張力性頭痛的症狀通常較輕微或至中度,但可能會長期反覆發作,打亂日常生活節奏。
而偏頭痛症狀則是通常會
在頭部單側出現疼痛
,但有些患者也會出現兩側都痛,或是整頭都痛的情況,確切的判斷方式還要看是否為脈搏抽動式的疼痛,且伴隨畏光、視線模糊、怕吵、噁心或嘔吐、頭暈或昏厥等症狀。如果出現偏頭痛,時間可能長達數小時甚至數天,還會因為頭部活動、外在環境的強光或聲音刺激,使頭痛症狀加劇。
叢發性頭痛
叢發性頭痛的程度則比前兩者更為嚴重,通常患者會感受到急劇的疼痛,
位置從上眼眶或太陽穴開始,逐漸轉移到頭頂部單側
,並會伴隨臉部盜汗、臉色蒼白、眼皮下垂、結膜充血、流淚或流鼻水等症狀。叢發性頭痛的持續時間約從 15 分鐘至 3 小時,且採週期性復發,每日可能發作 1 次至數次。
次發性頭痛
至於次發性頭痛,意味頭痛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可能由中風、一氧化碳中毒、腫瘤、外傷等因素引起。常見的表現形態為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出力或咳嗽時頭痛更嚴重,或者合併發燒、嘔吐、認知功能衰退、四肢無力、平衡障礙等。如有以上症狀應提高警覺並及時就醫,以免出現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一) 偏頭痛怎麼辦?
許多民眾常問,如果經常發生頭痛怎麼辦?或者頭頂痛怎麼辦?左邊頭痛怎麼辦?右邊頭痛怎麼辦?
針對頭痛症狀,如果發生較輕微的頭痛,或是偶爾發生偏頭痛,其實只要適度休息、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並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就能有效緩解與改善頭痛。同時,透過每週 3 天、每天 30 分鐘的規律有氧運動,也能幫助減緩頭痛頻率和程度。
但若有以下情況,則建議盡快就醫診斷:
●
50 歲以上者
●
頭痛劇烈、持續發高燒、耳鳴,或視覺有異常變化
●
頭痛次數達每月 4 次以上,每次持續時間超過 12 小時
●
服用藥物仍無法改善偏頭痛症狀
●
頭痛伴隨發燒、意識混亂、癲癇等症狀
目前可用熱敷、電療、牽引等物理治療方式舒緩頭痛,若療效不佳則可改為藥物治療,包括服用一般止痛藥,如阿斯匹靈(Aspirin)、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布洛芬(Ibuprofen) 、翠普登(Triptan)類藥物等,嚴重者可注射 CGRP 抑制劑,幫助降低發作頻率與嚴重程度。
但服用藥物種類和頻率,建議由專業醫師針對您的症狀及檢查結果來進行判斷,以免擅自用藥過量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此外,長期服用止痛藥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建議找出病因,將身體調養好,才能真正根治頭痛。
(二) 突然頭痛怎麼辦?舒緩自救法!
除了服用止痛藥外,針對頭痛怎麼辦舒緩妙招還有以下5項:
●
調整姿勢
: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容易導致肌肉僵硬和痠痛,進而誘發頭痛,透過改變不良姿勢可以得到緩解。
●
放鬆肌肉
:嘗試放鬆肌肉的活動,如伸展、筋膜放鬆等。
●
躺下休息
:在光線較暗、安靜的環境中休息 30 分鐘以上,可幫助舒緩頭痛。
●
按摩頭部
:按摩頭部後側、頸部及肩部能夠紓解緊繃的肌肉。亦可搭配使用歐薄荷精油或藥膏,促進血液循環,放鬆頭頸部及肩膀肌肉。
●
冰敷熱敷
:依據個人實際情況,選擇冰敷或熱敷。將冰塊放在冰袋或毛巾內,放在頭痛的位置、額頭或後頸上冰敷,可以讓血管收縮,以鎮靜緩和疼痛;而有些人偏好泡熱水澡帶來放鬆舒緩的效果。
(三) 頭痛常見疑問
除了上述提到的頭痛緩解方法,關於頭痛的常見問題,也讓我們來為大家一一解答!
Q:頭痛想吐怎麼辦?
部分偏頭痛患者可能同時引起噁心、想吐的症狀,建議可以進行深呼吸、打開室內窗戶讓空氣流通、使用冰袋冰敷頭部或頸部,或持續小口飲用開水、無糖茶等,維持身體內的水分,都有助於緩和頭痛。
Q:太陽穴頭痛怎麼辦?
而太陽穴頭痛多為張力性頭痛,建議可以
使用 5 根手指的指腹按摩兩側頭皮
,放鬆緊繃的太陽穴,就能有效幫助舒緩症狀。而太陽穴頭痛也可能是由肌肉疲勞引起,因此晚上睡前洗個熱水澡也能幫助改善。
Q:後腦勺抽痛怎麼辦?
不同於太陽穴頭痛可以透過按摩緩解,後腦勺抽痛、麻痛,甚至後腦勺劇烈疼痛,通常起因於枕神經發炎,
要盡量避免按摩頭部
,以免枕神經發炎得更嚴重。建議嘗試冰敷或是熱敷,若是敷後疼痛感有降低,則代表這個方法對您比較有效。
Q:睡太久頭痛怎麼辦?
雖然睡眠可以幫助放鬆、緩解頭痛,但睡太久也可能導致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劇烈變化、血流突增,而引發頭痛。如果出現這個現象,通常屬於偏頭痛症狀,除了日後要固定每天的起床時間之外,也可以透過冰敷頸部後方,或是在較暗、較安靜的地方休息得到緩解。
Q:半夜頭痛怎麼辦?
半夜突然被頭痛痛醒,可能是叢發性頭痛的警訊。叢發性頭痛多半能夠自行緩解,建議保持情緒穩定、在天候變化時做好保暖工作。如果疼痛感已影響睡眠和身心狀態,則可以請醫生開立麥角胺等處方藥,防止夜間頭痛發作。
此外,叢發性頭痛發作期間,應戒菸、戒酒,並保持規律作息,以免頭痛問題加劇,進而造成長期睡眠障礙。
Q:頭痛怎麼辦喝什麼?
頭痛時喝水、喝薑茶,都有助於緩解頭痛,同時可以提升身體新陳代謝、預防感冒。或飲用咖啡、綠茶、紅茶、可可等含有咖啡因的飲品,也能減輕疼痛症狀,只是要留意飲用量勿過多,以免想戒斷咖啡因上癮時也會引起頭痛。
Q:頭痛怎麼辦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