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罗毗荼诸民族为什么会有高种姓?

印度雅利安民族并不都是高种姓,达罗毗荼民族也并不都是低种姓吧? 印度雅利安民族中的低种姓是被同化的,很好理解那南印度的达罗毗荼民族为何也会建立起种姓制…
关注者
101
被浏览
83,820

13 个回答

太长不看版:

一、没有达罗毗荼诸民族这个概念

二、种姓制度不是种族制度,种姓制度是社会职业世袭制和氐族内婚制的混合体,印度的种姓歧视其实是职业歧视和族群歧视的混合体。

长篇大论版:

相比于北印度严格的种姓四等人制,种姓制度在古代南印度(喀拉拉邦除外)实现了本土化,吠陀仪式和南印度原始宗教产生了融合,过去的大祭司摇身一变成为了婆罗门。

所以南印度甚至东印度只有婆罗门和非婆罗门还有贱民的区分,甚至种姓制度的作用都不太明显:

比如在安得拉邦广泛的时代记录中很少提及瓦尔纳制度。这导致一些学者质疑瓦尔纳在该地区的日常生活中是否具有社会意义。

来自安得拉邦14世纪武士家族的两份寺庙捐赠者记录声称是他们是首陀罗种姓。在一位婆罗门长老说首陀罗是最勇敢的,另一位婆罗门长老说首陀罗是最纯净的种姓。

甚至在比如德干高原地区的卡卡蒂亚人中,首陀罗种姓甚至可以是皇家贵族。

而种姓制度的根本原因:社会职业世袭制和氐族内婚制,本身就在南印度存在了:

根据西方印度史大家,精通梵语、古典泰米尔语的乔治·L·哈特(George L. Hart)教授翻译的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六世纪的南印度上岩文学中就可以知道:

上古时期南印度部落社会由没有内部等级划分的多数部落成员,和由一些职业世袭的祭司和首领组成的小部分成员组成,甚至在一些部落首领和祭司由同一人兼任。

这些习俗后来传承到了古典时代和中世纪南印度:

比如南印度各王朝的地方军团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可以自由地以将军的名义布施和建造寺庙,甚至很多寺庙神社的婆罗门长老兼任将军。

由于德干高原、南印度诸民族的尚武风,他们长期以来是北印度的雇佣兵,很多北印度王朝往往依赖伊朗—阿富汗—克什米尔雇佣兵民族和南印度雇佣兵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

所以在古代印度可以经常看见北印度国王的女儿远嫁西方或者南方,或者国王本人或者王子娶这些民族的公主。

所以南印度很多婆罗门、王室家族有欧亚基因是非常正常的。

由于古代南印度神灵繁多,各部落差不多都有自己的神灵,敌对部落互相称对方为“恶魔。”

这就导致了种姓制度的第二个形成原因:氐族内婚制,这个习俗也延伸到了中世纪和古典南印度。

同时由于香料贸易产生的南印度、东印度、西印度航海和海盗文化,也极大的冲击了社会职业世袭制和氐族内婚制这两个种姓制度的基础。

宗教教授莱斯利·奥尔(Leslie Orr)说,“乔拉时期的铭文挑战了我们对(南印度)社会总体结构的看法。与婆罗门法律文本可能让我们期待的相反,我们没有发现种姓是社会的组织原则,也没有发现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界限是明确划分的。”

香料贸易和丝绸之路:

为什么喀拉拉邦和南印度甚至东印度其他地区不一样?

整个古代喀拉拉邦地区都有严格的种姓歧视,这些种姓歧视是古印度最极端的。

比如刹帝利战士在路上遇到其中一个低种姓,他们可以在视线范围内杀死他们。

低种姓被称为tintal jati,即在远处污染的种姓。高种姓的食物被称为“ Amruthathu”(长生不老药),低种姓的食物被称为“ karikadi”(黑啤酒),类似地,高种姓的住所和茅草屋低种姓分别被称为“皇家居所”和“垃圾场”。

低种姓,尤其是普拉亚人,甚至不允许呼吸与其他种姓相同的空气。

如果他不小心在那里看到一个接近的刹帝利或婆罗门,他必须发出响亮的嚎叫声,以警告上层种姓不要靠近,直到他离开或爬上一棵树。

穆斯林、基督徒或犹太教徒同样是贱民,因为穆斯林、基督徒或犹太教徒要么有钱要么武力值比较高,所以他们不仅仅是贱民还是“恶魔”“富有的阿修罗”。

由于基督教和犹太教进入印度比较早(早在公元一世纪就在南印度建立教堂和城市),加上太有钱了所以在喀拉拉邦他们被允许和高种姓接触做朋友,高种姓在接触基督教和犹太教后必须要沭浴和佩戴驱魔符咒。

由于疯狂的种姓歧视,古代喀拉拉邦也被称为“种姓制度的疯人院”。

喀拉拉邦地区最早的高种姓是在公元八世纪耆那教徒到达该地区时需要保护,并招募了一群当地部落来提供保护。然后,这些人因其作为保护者的职业而与当地人口中的其他人区分开来,其他人都被归类为外种姓。

这些部落后来成为了历代喀邦王朝的祖宗,他们的后人声称是按照毗湿奴化身帕拉苏拉玛的意愿。声称他们拥有众神赋予他们的权力,以至于他们甚至认为泰米尔、德干高原的其他南印度婆罗门群体也是贱民。

到了殖民时期,喀拉拉邦的种姓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当地的特拉凡德琅王国为了强化统治,大搞基础建设和军备,没有钱了就细化种姓将更多的人贬为贱民奴隶,勾结殖民者卖买人口换取金钱,这就是今天新加坡、马来西亚、毛里求斯等地大量印裔的来源。

在 19 世纪中叶,喀拉拉邦估计有 42.5 万待售贱民。

特拉凡德琅王国就是靠人口贸易的血泪钱,建成了所谓“印度最发达的土邦”。

雅利安人入侵是西方学者提出的说法,印度古籍里并没有记载雅利安人入侵。雅利安人在印度经典中的用法和中国的君子一样,都是对高贵的具有德行的人的称呼,印度古籍中从来没说过雅利安人是一个种族。梨俱吠陀第六篇22章第十节中说:”我们向因陀罗祈祷, 赐予我们光荣, 这光荣将使达塞人成为雅利安人。”即认为,如果遵循正法,邪恶的罗刹也可以成为雅利安人。

印度古籍里也从来没有说过达罗毗荼人是低种姓,达罗毗荼人在印度特指南印度达罗毗荼语系族群,他们古代有独立的国家。北印度印欧语系民族无论什么种姓,都不被称作达罗毗荼人。北印度的高种姓具有更多的欧洲成分,低种姓与南部的达罗毗荼人血缘更接近,都是西方学者的研究。在西方人提出这一说法之前,印度人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印度南部的达罗毗荼人早期是没有种姓区别的,也不信吠陀。因此摩奴法论中曾怒斥达罗毗荼人和希腊人、塞种人、中国人等其他外国人蔑视吠陀,指其因不尊重吠陀,所以正在沦为贱民。但同时,摩奴法论里也明确指出,这些人原本的种姓均为刹帝利,在他们以外国人身份到北印度时,可以用刹帝利礼待之。所以达罗毗荼人在印度古籍里的明确身份其实是刹帝利。

南印度出现种姓制度的时间已不可考,但肯定是在摩奴法论成书以后,它与印度教有关联。因为种姓制度是印度教的基本规定,信奉印度教的国家都有种姓制度,它不但遍及南亚次大陆。东南亚的占婆、高棉、满者伯夷等古王国,也曾经出现过种姓制度。东南亚的种姓制度一般比较和缓,没有贱民阶级,也不严格禁止种姓之间的通婚(包括低种姓男与高种姓女),但它确实是模仿印度建立的种姓制度。种姓的划分则与人们原有的社会分工有关联。东南亚的种姓制度从一开始就根基不稳,所以后来随着南传佛教与伊斯兰教的传入,种姓制度也就烟消云散了。

南印度的高种姓和东南亚的高种姓一样,都来自其原有的社会阶层。这是南印度各人群的常染成分。蓝色的是南亚成分,红色的是原住民成分,黄色的是东亚成分,绿色的是西亚成分,紫色的是欧洲成分。南印度的婆罗门确实相比其他人多出了一些欧洲成分,但这多出来的欧洲成分实在很有限。与其说南印度的婆罗门是从北印度来的,倒不如说相比其他阶层,南印度婆罗门与北印度有更多基因交流。

这是北印度。北印度不管什么人,欧洲成分都比南印度婆罗门多。

这是东印度,孟加拉人由于接近东北七邦,所以有明显的东亚成分。

西印度。

南印度在引入种姓制度以后也并非没有阶级流动。泰卢固人的卡卡提亚王朝就是由首陀罗建立的王国,该王朝的国王是Kamma种姓的首陀罗,还分封了一批首陀罗贵族。印度影星希里黛玉就是泰卢固族的Kamma种姓,她虽然属于首陀罗,但其实出身并不低。

这是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和她的父母,她母亲是泰米尔纳德邦的婆罗门,出身高贵。

你们能看出来哈里斯的母亲是婆罗门而希里黛玉是首陀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