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外文名
-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 别 名
- 新冠肺炎,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冠状病毒病,SARS-CoV-2
- 就诊科室
- 感染科、呼吸科
- 多发群体
- 人群普遍易感,特殊群体例如老年群体、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的重症率和病死率较高
- 常见病因
- 新型冠状病毒
- 传染性
- 是
- 传播途径
- 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6]
- 中文简称
- 新冠肺炎
- 世卫组织命名
- 2019冠状病毒病 [1]
- 诊疗方案
-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 [156]
目录
病毒特征
发病特征
流行特征
疫情等级
传播途径
病因
症状
早期症状
典型症状
-
轻型患者以咽干、咽喉疼痛、咳嗽、发热表现为主,无肺炎表现。
-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5~7天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
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
-
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
嗅觉、味觉改变
-
消化系统症状
-
眼部症状
-
神经系统症状
-
皮肤表现
-
心理行为问题
就医
-
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
-
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
-
条件允许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应在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并使用单独卫生间;
-
家中配备感染者专用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带盖垃圾桶等个人防护用品。
-
居家治疗患者应减少外出和访视。
-
呼吸困难或气促;
-
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超过38.5℃,且超过3天;
-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
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持续呕吐等情况;
-
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
什么时候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
发病前去过哪些地方、接触过哪些人?
-
身边是否有人有类似症状?
-
是否有呼吸困难?
-
有什么基础疾病?
就诊科室
就诊原则
诊断标准
-
疑似病例
-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
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
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
临床表现
-
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感染相关临床表现;
-
具有上述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
确诊病例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
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相关检查
-
医生查体
-
实验室检查
鉴别诊断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尤其是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
-
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
儿童患者出现皮疹、黏膜损害时,需与川崎病鉴别。
-
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者,即便常见呼吸道病原检测阳性,也应及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
治疗
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及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素;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氧饱和度(特别是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等。
-
高热患者及时采取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等措施。
-
俯卧位治疗。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应当给予规范的俯卧位治疗,建议每天不少于 12 小时。
-
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有条件者可行炎症因子检测。
-
患者常存在紧张焦虑情绪,应当加强心理疏导,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
抗病毒治疗
-
抗菌治疗
-
免疫治疗
-
抗凝治疗
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
中医治疗
-
风寒犯卫:表现为发热、恶寒、肌肉关节酸痛、咳嗽、舌红苔薄白、脉浮紧等,可用荆防败毒散合小柴胡汤,根据用药后热势进行加减。
-
风热犯肺: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咳黄痰、咽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可用抗感热痛方。
-
寒饮郁肺:表现为咳嗽、咽喉瘙痒、咯白痰、舌淡胖、苔薄白腻水滑、脉弦等,可用六味柴胡汤合止嗽散。
-
湿热内蕴:表现为咳嗽、咯黏稠黄痰、口中发苦、咽部异物感、舌胖红苔黄腻、脉滑等,可用甘露消毒丹合麻杏苡甘汤。
-
肺燥津伤:表现为干咳少痰、痰粘、咽干、舌红苔薄黄、少津、脉细等,可用桑杏汤或养阴清肺口服液。
其他治疗措施
-
急性喉炎或喉气管炎:根据患儿上气道梗阻及缺氧程度,采取吸氧、应用糖皮质激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左肾上腺素雾化吸入等措施。
-
喘息、肺部哮鸣音:及时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痰液黏稠者可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
-
脑炎、脑病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应采取积极控制体温、降颅压、镇静、止惊等措施。严重脑病患者考虑予以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托珠单抗等药物。
-
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尽早抗炎,积极纠正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碍,并予以脏器功能支持。
诊疗方案
出院标准
预后
后遗症
-
轻症隔离及普通型出院患者:多数患者肺功能损害轻微或无持续残留的肺功能问题,较少产生身体功能障碍。
-
重型/危重型出院患者:可能会有全身虚弱、呼吸急促导致身体功能受限,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与胸部CT的检查显示的肺纤维化改变一致,此改变可能持续存在。
-
以上所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尚需要大量病例总结和观察。
康复
并发症
疫苗研发
保障通知
名称确定
管控类型
专家观点
造成影响
中国
国际
护士短缺
饥饿人口
病毒研究
差异研究
研究发现
病毒变异
存活时间
流行记录
哀悼活动
-
中国
-
美国
专家名单
疫情现状
设立奖项
知识产权
相关事件
©2025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