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urceMappingURL=firstCard.3c9e6043.css.map*/
关键信息
人物生平
施政举措
人物评价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后世纪念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人物关系
条目合集

路易十六

法兰西国王
目录
1774年5月,路易十五逝世,路易十六继承了王位。即位后,为解决法国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先后任命了数位财政总监进行改革。1789年5月5日,由于尖锐的社会矛盾,路易十六被迫召开 三级会议 。同年7月14日, 法国大革命 爆发,路易十六被迫屈服于法国民众。1791年6月20日午夜,路易十六带着全家一起乔装出逃,策划恢复王权,但在接近边境的瓦伦镇被人认出,被迫在25日返回 巴黎 。次年,法国实现共和。经过 国民公会 的量刑表决后,路易十六被判死刑。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是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执行死刑的国王。 [ 1 ] [ 5 ] [ 7 ] [ 8 ]
中国史学家荆文翰曾称路易十六为旧制度的埋葬者。 [ 5 ]

人物生平

继承王位

1754年8月24日,路易·奥古斯特出生在 凡尔赛宫 。路易·奥古斯特从小便敦厚善良,循规蹈矩,精通拉丁文,喜欢自然科学。在路易·奥古斯特11岁时,他的父亲—— 路易十五 的太子 路易·斐迪南 逝世,路易·奥古斯特便成为了 法国 王位的唯一继承人。1774年5月,路易十五逝世,路易·奥古斯特登基,登基后被称为路易十六。 [ 1 ] [ 3 ] [ 5 ] 1775年6月,路易十六前往兰斯主持参加自己的加冕礼。而他所乘坐的马车重达1.5吨,至少耗资5万里弗,这相当于大部分教区教士年俸的70倍,十分奢华。在加冕礼上,路易十六进行了宣誓,声称要保护教会,消灭异端。 [ 9 ]

财政改革

1774年继位后,面对当时严重的财政危机,路易十六任命法国经济学家 杜尔哥 为财政总监。杜尔哥上任后,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对 法国 的经济结构制订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张以产业规模为标准征收道路税,有力地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也损害了特权等级的利益。于是在特权等级的强大压力下,路易十六被迫在1776年5月将其 免职 ,而初见成效的改革也就此破产。而后,路易十六又任命 瑞士银行 家内克为财政总监。1781年,内克因发布了披露法国王室财政实情的报告书而被革职。接着,在王后的推荐下,路易十六先后任命卡隆和布里埃纳继任财政总监一职。卡隆和布里埃纳或柔和或强硬,却均因向特权等级征税而落得和 杜尔哥 相同的下场。随着布里埃纳的下台, 法国 王室财政方面的改革也彻底宣告破产。 [ 1 ] [ 5 ]

三级会议

1787年,布里埃纳将改革法案递交给法院,遭到特权等级的反对。即使路易十六前往法院施压,特权贵族也坚称绝不纳税。于是,以路易十六为代表的国王政府和特权等级的矛盾越发尖锐,最终导致了“贵族革命”,多地爆发武装冲突。次年,法国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经济危机加上接二连三的饥荒,社会更加动荡。此时,法院成为了人民的代言人。而路易十六授意削减法院权力的行为彻底激怒了 法国 民众,导致矛盾升级。1788年8月,国库空虚,政府无力维持国内秩序,法院重掌大权。在这种情况下,路易十六被迫同意在1789年5月召开 三级会议 来讨论税收问题,而布里埃纳也在宣告财政破产后 被免职 [ 1 ] [ 5 ] [ 7 ]
三级会议
三级会议是法国传统的代议制会议,参加者分别是组成法国社会的三大阶级,即贵族、神职人员和平民。为筹备三级会议,路易十六请各选区的议会任命本区的代表,并收集公民的不满和诉求。1789年5月5日, 三级会议 凡尔赛宫 的梅尼大会堂内正式召开,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会议上,路易十六发表讲话,希望和参加会议的代表们达成共识,共同挽救国家的财政危机。 [ 7 ]

法国大革命

在1789年的 三级会议 上,路易十六强调继续遵循传统的选举制度,这使要求变革的第三等级大失所望。于是在演讲之后,选举制度的问题爆发。第三等级的代表坚持使用一人一票制,并要求共同验票。5月27日,贵族阶级开始了自己的验票程序,而第三等级则自行宣布成立 英国 式的“公民议会”(后更名为国民议会)来对所有代表进行验票。6月19日,路易十六用自己的绝对君权对第三等级进行阻挠,他以筹备两天后的国王发言为由关闭了梅尼大会堂的会议厅。次日,第三等级的代表便发布《 网球场宣言 》,宣称在法国宪法制定之前绝不解散。当时,因痛失年仅8岁的儿子,路易十六一直隐居在马尔利城堡。6月23日,路易十六走出城堡向三个阶级发表讲话,命令三个阶级分开议事,并将他们驱散,但第三阶级的代表表示了拒绝。最终,在6月27日,路易十六被迫妥协,他承认了国民议会的地位,并要求贵族和神职人员加入议会。在顽固派贵族的怂恿下,路易十六表面上退让,实则暗地集结军队,打算武力解散国民议会。这一消息传出后, 法国 民众迅速集结,于7月14日攻陷了 巴士底狱 法国大革命 正式爆发。 [ 5 ] [ 7 ]
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路易十六于7月17日接受建议,从 凡赛尔宫 前往 巴黎 ,重新宣示主权。到达巴黎后,路易十六从已任巴黎市长的巴依手中接过象征起义者的三色徽,并将其戴在帽子上,表示要和人民团结一致。 [ 10 ] [ 5 ] 而后,随着《 八月法令 》和《 人权宣言 》的相继出台后,原先被迫屈服于 法国 民众的路易十六开始消极抵抗,拒绝承认这两个法案。于是在10月,以妇女为首的游行队伍向 凡尔赛宫 走去,要求国王批准法令。在强大压力下,路易十六再次屈服,承诺签署法令,并被迫和王室一起迁往 巴黎 [ 7 ] [ 5 ]

出逃法国

1790年7月14日,为庆祝 攻占巴士底狱 一周年, 巴黎 人民举行了第一次“结盟节”庆祝活动。在盛大的仪式上,路易十六宣誓忠于国民和法律。但在暗地里,路易十六却已经与逃亡的和国内暗藏的王党分子紧密勾结,准备出逃。1790年底,路易十六与驻守麦茨的将军布伊耶侯爵初步商定王室出逃的接应事宜。而后,路易十六还派出一批密使频繁往来于 马德里 维也纳 和德意志各邦宫廷之间。1791年5月,路易十六的弟弟阿多瓦伯爵同 奥国 皇帝秘密会谈。路易十六的王后也在给他的哥哥奥国皇帝的一封信中,要求后者派一万五千兵力支援布伊耶侯爵。1791年6月20日午夜,路易十六带着全家一起乔装出逃,在接近边境的瓦伦镇被人认出,被迫在25日返回 巴黎 。路易十六曾在出逃前拟订了一份《告国人书》,宣称他将借助外国军队的力量恢复自己的专制权力。而这份文件在他出逃失败后也成为了他对抗革命的罪证。 [ 5 ] [ 11 ] 出逃失败后,路易十六被停职。当时,革命者出现了巨大分歧。故而,在7月15日,在雅各宾派要求废黜路易十六的第二天,另一部分革命人的领导者巴纳夫借口说路易十六是被劫持,要求议会恢复路易十六的王位。 [ 7 ]
路易十六出逃被抓

上断头台

1791年7月16日,议会通过决议,宣布恢复路易十六的王位。这一决议使民众十分愤怒,于是在科德利埃等俱乐部的组织下,大批群众于17日到 巴黎 的马尔斯校场游行示威,要求废黜路易十六,建立共和国。为维护统治,议会派国民自卫军前去镇压,制造了“马尔斯校场流血事件”。惨案以后,被完全控制的路易十六被迫通过了君主立宪派制定的 1791年宪法 。1792年9月21日,由普选产生的 国民公会 正式开幕,宣布在 法国 废除王政,并在次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实现共和以后,国民公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已被废黜的路易十六。最终,在1793年1月16日,国民公会对路易十六进行了量刑表决,公会以387票赞成对334票反对的结果宣判路易十六死刑。同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 [ 5 ]
处死路易十六的断头台

施政举措

政治

路易十六于1787年11月19日颁布救令,归还新教徒的公民权和自由地位,这就使得法国宗教宽容政策在大革命前夕得到了恢复。 [ 12 ]

经济

执政期间,面对 法国 巨大的财政危机,路易十六任命财政总监进行改革。第一任财政总监 杜尔哥 上台后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先是颁布了允许粮食自由流通的政策,以打击当时普遍存在的粮食投机和哄抬粮价的现象;接着又改变以往第三等级负担修路劳役的状况,变成以产业规模为标准征收道路税,以税收所得雇人修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第三等级的负担;而后又取缔了阻碍生产发展的行为制度,允许各行各业生产买卖。但由于触及特权等级的利益,初见成效的改革被迫中止。第二任财政总监内克的改革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一方面,内克为支持美国革命实行了贷款政策,造成了财政危机,促使法国大革命爆发;另一方面,内克于1781年公布了财政报告书,使国人了解了国家财政状况的紊乱以及王室费用支出的不当,大大激化了社会公众对宫廷的不满情。第三任财政总监卡隆在上台之初提倡奢华与挥霍,一方面替特权等级偿还赌债,增加他们的年金,试图以阔绰的假象来提高王室的声望;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兴建道路、港口、运河等基础设施来刺激经济发展,可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卡隆便效法杜尔哥当年的举措,向特权等级征税以缓解财政上的困难,最终也收特权阶级排挤而被解职。第三任财政总监布里埃纳上台后便要求“显贵会议”同意纳税,在遭到拒绝后,布里埃纳奏请路易十六解散了“显贵会议”。公元1787年,布里埃纳将相关改革法案提交巴黎高等法院登记,再次遭到了为特权等级所把持的法院的拒绝,甚至连路易十六亲临法院施压都无济于事。以路易十六和布里埃纳为首的王国政府和包括贵族、教士在内的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最终爆发了被称为“贵族革命”的政治危机,许多地方都发生了武装冲突。次年法国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农业歉收,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在这样的情况下,路易十六只得同意特权等级召开三级会议、讨论税收问题的要求。财政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法国的财政危机也越发严重。 [ 1 ] [ 5 ] [ 13 ]

外交

路易十六执政期间,法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资助美国,打击英国,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波旁王朝的灭亡。公元1775年,就在路易十六即位后的第二年,北美大陆上响起了“莱克星顿的枪声”,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了。为打击自己的宿敌英国,报在七年战争中痛失殖民地之仇,法国从战争伊始就暗中资助美国的抗英斗争,低价甚至无偿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军火等战争物资。公元1778年,法美两国正式结盟,法国直接派出陆海军与美军一道对英军宣战。公元1783年战争结束,作为战胜一方,法国在道义上的赞誉之外,只得到了少数曾被英国夺走的殖民地,为此却付出了高达20亿锂的军费,这对当时法国的财政状况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 5 ]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对于路易十六的个性,中国史学家吕一民曾评价道:“与他那些风流成性的祖先不同,路易十六从不迷恋于女色,却唯独视修锁、行猎为人生最大的乐趣。” [ 1 ] 而对于路易十六在执政经历,中国史学家荆文翰也曾评价道:“平心而论,新国王在心性品德上远胜于其祖父,若生逢盛世,路易十六也许会成为一位不错的守成之君。可惜生不逢时,在波旁王朝统治末期的风雨飘摇中,路易十六注定要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和‘旧制度’的埋葬者。” [ 5 ]

负面评价

就路易十六而言,其负面评价也较多。法国雅各宾派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曾宣称路易十六是暴君。 [ 14 ] 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也曾评价道:“法国人恨末期的封建制度胜过其盛期,恨路易十六最不起眼的蛮横胜过路易十四一生的绝对专制。” [ 15 ] 除此之外,美国历史学家迈尔斯教授也曾评价道:“路易十六缺乏一个改革者的基本品质;他软弱无能而又优柔寡断。另外,他的改革开始得太晚了。那时的局势已经不可收拾,法国陷入了革命的暴风骤雨中。” [ 2 ]

人物关系

家庭关系
关系
名字
备注
祖父
路易十五
公元1715年—公元1774年在位 [ 5 ] [ 16 ]
父亲
路易·弗朗斯
路易十五的太子,在路易十六11岁时去世 [ 5 ] [ 3 ]
妻子
玛丽·安托瓦内特
奥地利女皇特蕾西亚的公主,容貌姣好,为人放荡 [ 4 ]
弟弟
路易·斯坦尼斯拉斯·格扎维埃被
波旁王朝复辟后,被加冕为路易十八 [ 17 ]
儿子
路易·约瑟夫
是路易十六和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第一个儿子,被称为“法国王太子”,十岁时因肺结核去世 [ 18 ]
路易十七(路易·夏尔)
从1793年1月21日到1795年6月8日,成了法兰西名义上的国王 [ 17 ]
女儿
玛丽·泰蕾兹
路易十六的长女,是国王夫妇唯一活至成年的孩子 [ 19 ]
苏菲·贝阿特里克斯
不足一岁就夭折了 [ 20 ]

轶事典故

爱好制锁

与自己风流的祖先不同,路易十六不爱女色,唯独十分热爱制锁修锁。登基后,路易十六也经常拆修铁锁,与巴黎著名锁匠加曼甚为亲近,将宫廷变成了五金作坊,因而也被称为“锁匠国王”。路易十六曾制造过一把自认为世界上最难打开的锁,并将自己与国内外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的证据放入其中,但这把锁最终还是在好友加曼的帮助下被革命者打开了。 [ 1 ] [ 21 ]

上断头台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推上的断头台正是他自己一年前所改造的,刀口变成了三角形。在被处死前,路易十六一反常态,表现得十分威严,像一位真正的国王。当刽子手试图脱掉路易十六的外衣并捆绑他时,路易十六十分愤怒地拒绝,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傲慢,让刽子手一时间手足无措。 [ 3 ]

后世纪念

伟大军队光荣庙

拿破仑·波拿巴在埋葬路易十六的地方建起了伟大军队光荣庙,用来纪念路易十六和其他在法国大革命中殒命的人。伟大军队光荣庙的修建因拿破仑·波拿巴的倒台一度停止,直到波旁王朝复辟后才完工。现在叫圣马德莱娜教堂,是巴黎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革命广场上,在路易十六受刑的地方竖着一块血红色的花岗岩方尖碑。这块花岗岩来自上埃及"的底比斯,法兰西王国于1833年获得并运回巴黎。 [ 22 ]
伟大军队光荣庙

路易斯维尔市

路易斯维尔市位于肯塔基州北部,俄亥俄河畔,海拔144.9米。1780年,为纪念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弗吉尼亚立法机构将该地命名为路易斯维尔。 [ 23 ]
路易斯维尔市

音乐作品

Viva La Vida,又名: Death And All His Friends,表演者为 Coldplay,发行时间为2008年06月17日,这首歌借路易十六之口,展现了一个没落统治者面对眼前情形的无奈。 [ 24 ]
Viva La Vida专辑封面

影视形象

影视形象
年份
名称
类型
饰演者
1989年
法国大革命 [ 25 ]
电影
让-弗朗索瓦·巴尔梅
2011年
路易十六,革命倒计时 [ 26 ]
纪录片
Vladimir Perrin
《法国大革命》的剧照
《路易十六,革命倒计时》的剧照

参考资料

[1]
吕一民著. 法国通史(珍藏本)[M] . 上海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02 : 92-127.
[2]
(美)菲利普·范·内斯·迈尔斯著. 迈尔斯教授讲世界历史:世界近代史[M] . 王国锋译. 成都 : 天地出版社, 2019-01 : 146-175.
[3]
黄霄文著. 路易十六之死 . 上海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12 : 1-25.
[4]
何炳松著. 世界简史[M] . 天津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10 : 216-230.
[5]
荆文翰著. 不可不知的法国史[M] . 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02 : 95-124.
[6]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编.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绝对君权[M] . 吕文杰译. 北京 : 现代出版社, 2022-08-01 : 220.
[7]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M] . 张霆,谢惠译. 北京 : 现代出版社, 2020-05 : 13-61.
[8]
(法)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著. 旧制度与大革命 彩色插图版 法语全译[M] . 钟书峰译.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 2013-04 : 91.
[9]
(澳)彼得·麦克菲. 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M] . 杨磊译. 北京 : 中信出版社, 2019-04 : 1-28.
[10]
(澳)彼得·麦克菲. 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M] . 杨磊译. 北京 : 中信出版社, 2019-04 : 71-99.
[11]
姜德昌,聂守志. 世界近代史人物传 上[M] . 1982 : 388.
[12]
佩尔努. 法国资产阶级史:近代[M] . 康新文等译.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 52.
[13]
何炳松著. 欧洲全史:从5世纪到20世纪[M] . 台海出版社, 2019-09 : 307.
[14]
(法)罗伯斯比尔,赵涵奥. 革命法制和审判[M]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017-01 : 111-141.
[15]
(法)托克维尔作. 旧制度与大革命[M] . 高牧译. 2021 : 198-199.
[16]
荆文翰著. 不可不知的法国史[M] . 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02 : 84.
[17]
(法)保罗·路易·莱热著. 奥匈帝国史[M] . 李为为译. 北京 : 华文出版社, 2021-12 : 752-765.
[18]
Reynald Secher et Yves Murat. Un Prince méconnu - le dauphin Louis-Josephfils aîné de Louis XVI . Éditions RSE , 1998 : -.
[19]
Lasky, Kathryn. The Royal Diaries: Marie Antoinette, Princess of Versailles: Austria-France, . Scholastic, 2000 : -.
[20]
(奥)茨威格(Zweig,S.)著. 命丧断头台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 . 刘微亮等译. 北京 :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7-09 : 128-135.
[21]
中国市场编辑部. 世上没有开不了的锁[J] . 中国市场, 2006, (27) : 1.
[22]
约翰 S.C.阿伯特. 东方世界史10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法国大革命与波旁王朝的覆灭[M] . 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2021-03 : 193-209.
[23]
《美国简明地方志》编写组. 美国简明地方志[M] . 海洋出版社, 1985-01 : 321.
[24]
《Viva La Vida》 . 豆瓣音乐. [2023-08-02].

人物关系

路易·斐迪南
父亲
玛丽·安托瓦内特
妻子
路易十七
儿子
路易十八
弟弟
查理十世
弟弟
伊丽莎白·波旁夫人
妹妹
路易十五
祖父

条目合集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演员
加布丽·拉佐
演员
多米尼克·皮侬
演员
菲利平·勒鲁瓦-博利约
演员
查看全部 21 个条目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3年9月21日
如无特别说明,以上内容遵循 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协议国际版(CCBY-SA 4.0)
service@baike.com
©2023 shidian.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