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王冕)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
——朱方蔼《画梅题记》
王冕《墨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根据 吴敬梓 《儒林外史》改写的《少年王冕》。想必很多同学仍有印象。
书中的 王冕 ,家境贫寒,只能依靠帮人放牛贴补家用,后来自学画画,成立一个画荷高手,诸暨一带都争先恐后买他的画。
实际上,王冕存世作品多为墨梅,王冕的《墨梅》,也是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经典诗篇:“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
王冕《香雪断桥图(寒梅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历史上的王冕,是元朝著名画家、学者、诗人和篆刻家。 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 。
少年王冕读书十分勤奋,因家境贫困,无钱多买灯油,晚上就在寺庙里,借长明灯光,读书达旦。
即便成年以后,王冕仍生不逢时,在经历30年奔波度日的生涯后,晚年举家隐居诸暨县九里山,结庐于会稽九里山,庐名“梅花屋”,过着躬亲稼穡的清贫生活。
王冕的绘画,专注于梅、竹、荷等题材,他笔下的墨梅形象,被赋予坚贞不畏的人格意义,成为精神品质的物化形式。
王冕《南枝春早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他在一首名为《梅花》诗中言:
平生清苦能自守,焉肯改色趋尊罍。
我与梅花颇同调,相见相望时索笑。
冰霜岁晚愈精神,不比繁花易凋耗。
在 台北故宫博物院 的《南枝春早》中,王冕在左方的自题诗里,“疏华箇箇团冰玉,羌笛吹他不下来”二句,后人以为,诗句暗示着受异族压迫欺辱, 文人所坚持的尊严与不屈 。
《南枝春早图》(局部)
如此倔强的画家,画出来的梅花又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王冕画梅,以造化为师,向自然学习 。他隐居九里山时,屋宇四周遍植梅树千株,旦暮观察,深入体察梅花疏密、老嫩、曲直、明晦等各种形态变化,深得梅花真趣。
王冕画梅,学习南宋杨无咎,他以钩瓣点蕊的技法,以清淡的水墨晕染,写出梅花古峭奇崛的神彩。
杨无咎《墨梅图》天津博物馆藏
王冕善于吸收融合前人之长,将宋元以来文人水墨画的技法,加以发展和创造,经过数十年的勤学苦练,形成了稳重、秀逸、清婉的个性风格。
在他笔下,疏梅、繁梅、雪梅、风梅、雾梅,各呈现不同的姿态和神韵,花密枝繁,生意盎然,突出梅花清俊冷逸的韵致,画梅艺术臻于出神入化的境界。
王冕《梅花图卷》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收藏的《墨梅图轴》,是王冕晚年的一件代表作,画于至正十五年乙未(1355)。
整个画面以一枝倒挂嫩梅为画面主体,梅枝左伸右展,横斜在画幅中间。枝干一拉数尺长,尽显风骨,孤傲倔强,充分反映了他坚贞磊落的性格。
王冕以“钩瓣点蕊”法画梅花,繁花盈枝。花朵正侧偃仰,姿态万千, 把寒梅怒放的那一刻,表达得极其充足 。
作品以写意的笔法画就枝干,以中锋用笔,显示出雄健的腕力和洒脱的笔致。
在圈花法上,他发挥了扬无咎“笔分三趯攒成瓣”的技法,改一笔三顿挫为一笔二顿挫,线描中蕴含顿挫的变化;花须花英则随意点簇,貌若凌乱,实乃乱中有法。
梅花的分布,疏密虚实的安排颇有节奏和韵律,满幅繁花点点,皎洁如玉, 形成王冕“万蕊千花 ”式的独创风格 。此幅墨梅即是王冕以繁取胜的精心之作。
满幅繁花点点
在画上题诗,诗画一体,成为宋元文人画家常用的表现形式。
在此作中,王冕自题诗五首,诗句雄奇跌宕,“贞贞岁寒心,唯有天地知”,画意和诗情有机地契合,使作品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诗品、画品、人品融为一体,相映生辉。
此墨梅图深得后世文人的赞许。诗堂及裱边四周题满诗跋,前后相继有明代 徐霖 、 王韦 、 祝允明 、 文徵明 、 唐寅 、 王宠 等人的和韵题诗,倍为可珍。图上有清庞元济收藏印鉴。
画上题诗,诗画一体
元代不乏画梅高手,而卓然出众、最负盛誉的画家即为王冕。 北京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都收藏有王冕的墨梅。
无论构图,还是在笔墨技法方面,王冕的墨梅都有独特的创造,自成一家风貌,并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称得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画梅大师。
王冕成为画坛上 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 的画家,对明代诸多画梅高手影响甚大,比如明代的刘世儒、陈录、王谦、盛行之,清代 金农 、 罗聘 、 李方膺 ,近代 吴昌硕 等无不受到他的艺术启示,在其基础上继承发展。
王冕《月下梅花图》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